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9@365北宋铁母钱漫谈之四(行书“圣宋元宝”折二钱的两种版别)

(2018-10-17 00:00:00)
标签:

365

历史

收藏

杂谈

分类: 藏泉观泉有感录

     在笔者的博文《浅论“北宋铁母钱”(从一枚厚重的折二型行书“圣宋元宝”钱谈起)》谈到,笔者收藏的一枚折二型行书“圣宋元宝”钱:

http://s2/mw690/006hCKO9zy7orzkcGPv61&690

这枚钱币与我们最近常见的行书“圣宋元宝”阴刻文大钱的钱文有很大区别,是一种不多见的版别:

http://s13/mw690/006hCKO9zy7orzkkaPq9c&690

根据现有资料,折二行书“圣宋元宝”铁母,有两个版式——正字与俯宋。

那枚“正字版”钱币,应该为戴葆庭先生旧藏,现在知道有两个版别:


http://s8/mw690/006hCKO9zy7orzknqZx37&690

这两种版别钱文笔划的粗细外,尤以“元、宝”二字区别明显。而这种钱币与笔者在淘宝网上淘到这种版式钱文的阴刻纹大花钱的文字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http://s14/mw690/006hCKO9zy7orzksZM95d&690

第二种版式“俯宋”,更为少见。

   在这批钱币中,也有一枚“俯宋版”行书“圣宋元宝”铁母:

http://s7/mw690/006hCKO9zy7orzkw7ae36&690

    这枚钱币形体厚重,直径为35.5毫米,重量近19克。钱币字口不算深峻,但是文字极其清晰,无任何拖泥带水之处,内外缘修整的极其规整,而钱币的钱文秀丽,但是不失遒劲之气,钱文的笔画的出笔、入笔如蚕头燕尾,与钱币的地章形成一定的拔度,如同默写的钱文在钱币上的立体化,这种立体化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味道,立体化的“圣宋元宝”四个字,为我们展现出中国文字书法之美。而钱文笔划形成的小圈、长方形的方框之间凹处,那种由于雕刻形成的由浅入深,最后聚集为一个深点或深深的细槽,这种在雕母钱上常见的特征则表现十分明显,看上去,似乎为雕母,但是仍然有铸造留下的痕迹,特别是铸口的痕迹。

 笔者认为这枚钱币才是真正用于铸造所需的铁母。

与那枚表面显得粗糙的黑漆古包浆的行书“圣宋元宝”钱相比:

http://s13/mw690/006hCKO9zy7orzkJlG4bc&690

这枚可以堪称“铁母”的钱币与早先收藏的那枚钱币相比,应该是同一版式,但是不是相同版别,前者文字纤细,后者文字粗壮,其中以“宋”字的写法差异较大。

类似钱文粗壮的“圣宋通宝”钱币,笔者收藏到两枚,还有行书“绍圣元宝”、,这些钱币特点都是表面呈现出黑漆古状态,表面似乎没有经过精修,表面带有或成斑点状的蓝锈。

这两枚“圣宋元宝”钱出处不同,都是罐藏,但是第一枚为干坑罐藏,钱币几乎没有锈层,第二枚是破碎的罐藏,钱币与泥土混杂在一起,奇怪的是形成类似黑漆古的锈层。可能是这种钱币含锡量较大,由脱锡形成类似黑漆古的表层。

其实在笔者所见的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几乎是相同版式,又是相同版别的钱币,即所谓“同模钱币”并不常见,如果是所谓的罐藏钱币中,某种所谓珍稀钱币都是同模,笔者认为,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