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期二午睡时刻》读后感

(2016-07-16 23:04:59)
标签:

原创

读书

生活

情感

分类: 阅读时光
短篇小说 《星期二午睡时刻》, 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是真正的短篇, 2-3页纸, 可里面蕴含的思想却是深沉且丰富的。 这篇《星期二午睡时刻》, 每读一次, 心中的感受就会改变一次, 悲伤也会加深一层。 而这悲伤并不是促使人流泪, 而是难过、无语、怜悯、悲恸和哀伤等多种情感的混杂, 难以表述。

         妈妈带着十二岁的女儿去上坟, 给她的独生子上坟。 上星期, 她的儿子在这个小镇上被当做小偷被一个寡妇打死了。 她要向神父借墓地的钥匙。 这是个太简单的故事,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

           妈妈和小女孩乘火车去那个小镇, 在整个旅途中她保持着同一个姿势: 直挺挺地坐着, 双手按在双膝上的旧皮包。 她或许是紧张, 或许是过度悲伤, 也或许是难以设想接下来的尴尬面对而不愿有任何动作和言语。 在快下车的时候, 她告诉小女孩: "就是渴死了, 也不要喝水, 尤其是不许哭。" 与其说是告诫女儿, 不如说妈妈在告诫自己:  到了镇子上后不允许落泪。见到神父后, 她连续说了三次儿子的名字, 神父都不知道是谁。 于是她补了一句"就是上礼拜被打死的那个小偷", 她同时补上的还有"我是他的母亲", 她不愿让她的儿子独自背负着这个名声, 她要跟儿子站在一起。天底下只有母亲愿意这样做。 当神父发现门外的街道上聚满了看热闹的人的时候, 就劝她等日落后再去墓地, 她拒绝了, 拉着女儿的手朝大街走去。 即便儿子已经死了, 即便儿子再也无法开口了为自己辩白了, 她仍想用这样的坚定和勇敢为儿子挣点什么。 几个场景和几句话, 已经把妈妈爱子之情表露无遗。

         独居多年的寡妇雷薇卡太太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听道门外有响动, 就举起了枪, 扣动了扳机。 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作案偷东西, 他或许只是在门外避雨, 然后, 一个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所以, 当神父指责妈妈的时候, 她不接受, 也不接受儿子是小偷的认定。 妈妈前面的“不许哭”的告诫也是对这种没有根据的判定的一种反抗, 因为她了解儿子是听话的,为了做个拳击手被人打而拔光了所有牙齿。
 

          小女孩让这个沉重的故事有了动感。对她来说, 这是一次旅行, 而且是她第一次旅行, 尽管是去扫墓。 她抱着一束花, 那是送给哥哥的。 在火车上, 她脱了鞋, 光着脚丫跑到卫生间里, 把花浸在水里保鲜。 小女孩的动作与妈妈一动不动的姿势有了一个对比。 在神父的办公室里, 小女孩把鲜花放在腿上, 脱下一只鞋, 又脱下一只, 趿拉着在脚上。 人只有在放松的时候才会这样做。 这里与神父脸红冒汗又有了一个对比。

         故事名为《星期二午睡时刻》, 因为这个地区的八月过于炎热, 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 整个街道都是静悄悄的, 空荡荡的, 所有人都在午睡。 妈妈赶在这个时刻来扫墓, 除了火车的时刻之外, 更不想惊动小镇上的人, 然而这个星期二的中午注定了人们都没有睡觉。

         这篇小说的画面感很强。 橘红色岩石, 火车穿过隧道, 一望无际的香蕉林, 碧绿的香蕉, 棕榈树, 玫瑰丛, 一个一个相似的镇子, 旷野, 杏树荫下的便道, 野花漫过地砖, 烈日, 正在午睡的小镇上的人, 神父的光头和毛毛的手指, 这些都仿佛是一幅幅图画或镜头, 我一边读着故事, 这些画面一边从脑海里闪过。

2016年7月14日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