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几年,《绣灯笼》、《捡棉花》、《茉莉花》等河北民歌被河北省歌舞剧院搬上荧屏舞台,使这些堪与昌黎地秧歌媲美的昌黎民歌代表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多年来,人们无法忘怀的是,《绣灯笼》、《捡棉花》、《茉莉花》等昌黎民歌,也是河北民歌的代表作,都是已故的著名昌黎民歌演唱家曹玉俭传唱下来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f1tHnjNyDOjMwRnVWd2wnNQGgPsriax614vYUWDHm5kxZbEoVjnEWwaaloI0A1ibrykVwicBP6fFgQ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曹玉俭,自幼在海边长大。1901年他出生在昌黎县大蒲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幼年读过两年私塾,略有点文化的曹玉俭,从13岁起开始学扭秧歌和演唱民歌,参加大蒲河村的民间文艺组织“海乐班”、“同乐班”的演出活动,并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演唱二人转和乐亭大鼓。后来,他渐渐以擅长演唱抒情味极足的民歌享誉乡里。他学会了不少大蒲河的常平、薛家营的张成等民歌老艺人传唱下来的民歌,在演唱过程中又根据自己的嗓音、语言特点及对歌词的体味、理解,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经过不断磨练,曹玉俭掌握了很高的民歌演唱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对民歌的卷舌音、嘟噜音、颤喉音、喉鼻音、控制音、补字音、滑音、装饰音、重尾音等环节的演唱技巧运用自如,尤以准确把握、巧妙利用卷舌音、嘟噜音、颤喉音见长。在咬字行腔时,他吐字如吐钉,行腔如行云,快有字儿,慢有味儿,悲伤挂叹气,短腔亮字,长腔亮声,并做到了情引歌声出,气送歌声走,喜怒悲欢传双目,五体皆表口中词。这使得他演唱的民歌不仅字正腔圆、节奏准确、感情充沛、细致入微,而且地方风味极足,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他主要演唱的民歌有《绣灯笼》、《捡棉花》、《茉莉花》、《正对花》、《反对花》、《红月娥》、《铺地锦》、《十女夸夫》、《货郎标》等20多首。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f1tHnjNyDOjMwRnVWd2wnNBWGmt35PCyrR0ruMtDfnxgQnnoXwRte8wWLsIBjialJqlgatPxZmnP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民间艺术遗产的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昌黎县作为河北省的民间艺术遗产重点挖掘地区,连续几次开展规模较大的民歌采风活动,这使得曹玉俭的演唱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昌黎民歌的采风活动中,曹玉俭从众多民歌手中脱颖而出,从县里唱到专区和省里,并曾先后被邀请到中央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杭州歌舞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团体和院校讲学,传授昌黎民歌独树一帜的唱法,使昌黎民歌在全国不少地方产生了较大影响。1963年夏天,年逾花甲的曹玉俭宝刀不老,与其大弟子刘荣德应邀到天津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录音;同年秋天,应文化部和中国文联邀请,随同河北省民歌演唱队赴首都北京为驻京专业文艺团体和音乐院校演出,演唱《绣灯笼》、《茉莉花》、《捡棉花》等昌黎民歌的代表作。在此前后,中央歌舞团把曹玉俭传授的昌黎民歌《茉莉花》、《捡棉花》相继改编成无伴奏合唱、女声小合唱;《绣灯笼》也被填词改编为《扎风筝》,由天津的著名歌唱家于淑珍到处演唱。后来,由中央歌舞团演唱的女声小合唱《茉莉花》被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由中央民族乐团改编的民族器乐曲《绣灯笼》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常播出。与此同时,他还为本地培养了齐凤英、曹惠芬等十几名民歌手;后来,齐凤英成了河北省歌舞团的民歌演唱演员。1963年10月,曹玉俭因演唱昌黎民歌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被聘为昌黎县政协委员。不料,没隔几年,“文革”风暴降临,昌黎民歌被诬成“封建糟粕”,曹玉俭被迫封喉,在家乡度过了沉默难耐的晚年。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f1tHnjNyDOjMwRnVWd2wnNjIu1sY1OYn5HRKm3tibZwgr7pFUeFiaspR5enhnwIayJseicicfibjgqfv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1977年春天,就在包括民歌在内的民间传统艺术即将解冻之际,曹玉俭默默地离开了人世,终年76岁。
在曹玉俭辞世以后,昌黎民歌“春风吹又生”,很快又恢复了应有的历史地位,重新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奇葩。现在,昌黎县已经成为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歌之乡,由曹玉俭传唱的《绣灯笼》、《茉莉花》、《捡棉花》等昌黎民歌的精品势必会长久地流传下去,而且会越来越有艺术的生命力。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f1tHnjNyDOjMwRnVWd2wnNxm6MysaflicicgOQtFtmdBOTmmtq7P1YO88FjdGNbcNqAa6Duta44ow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曹玉俭生前演唱的昌黎民歌《茉莉花》和《红月娥做梦》,与当年的昌黎县牛官营村渔业队方锡厚等演唱的《渔民号子》,已经一起被辑入河北音像出版社近年出版发行的《燕赵乡韵·民歌》光盘。这使人们至今依然能欣赏到他留下的那异常优美动听的歌声。此外,由他传唱的《茉莉花》、《捡棉花》等民歌,经加工整理,已作为河北民歌代表作,纳入中学《音乐》课本。
(摘自《昌黎文化丛书之千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