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旅论坛】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澙湖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分

(2017-01-17 11:14:44)
标签:

杂谈


【摘要】
:七里海澙湖湿地位于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国内外仅存的现代澙湖之一,在沿海湿地类型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益和保护价值。但是在其演变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活动的影响,七里海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如何恢复治理和保护七里海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把握七里海退化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退化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修复对策。


【关键词】:七里海澙湖;湿地;退化;修复

七里海澙湖是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位于保护区中南部,由湖滩、湖盆、湖堤、防潮闸、码头、潮汐通道、海滩等地貌体组成。湖内有滦河古入海汊道形成的5条河流注入,属半封闭式澙湖,是国内仅存的现代澙湖之一,因水域宽七里而得名,东北隅有潮汐通道与海相连,这里曾是带鱼、小黄鱼、青鳞鱼、梭鱼、鲆鱼、铜逻鱼等渤海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在沿海湿地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七里海澙湖夹于海、陆之间,沿岸到处是杂草丛生、树林密布的湿地和沼泽,自然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历来为诸多旅鸟、夏候鸟的最佳过往或栖居之地。每年春秋和盛夏,光临这里的旅鸟和夏候鸟成千上万,其中不乏珍奇水禽。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活动的影响,七里海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1.七里海澙湖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于七里海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明史·地理志》中被称为“溟海”。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版《永平府志》记有:“七里海,县东南三十里,即古溟海,亦曰七里滩。按七里海,纵七里,横十余里,水咸可作盐滩。表明潟湖与海相通。同治五年(1866年)的《昌黎县志》记载“七里滩,有菱,可渔,即今之七里海,旧闻可煮盐,自饮马河水入,化为淡水,海潮游沙为沱,与大海不通。旧谓纵七里,广十余里,今广袤几倍之矣。至咸丰八、九年,忽竭,民皆种麦,十年复潴水如故。”潟湖由咸变淡的主要原因是海与澙湖之间的砂丘封闭了潮汐通道,海水不能随潮涌入。民国二十一年修《昌黎县志》又记载了潟湖由淡变咸得过程:“迟至光绪九年,因滦河涨溢,将沙峪冲开,七里之水为海水吸入,………。”,表明1883年滦河洪水致使其东堤溃决,河水侵入七里海,汇同饮马河、潮河等洪水,在潟湖东北角将沙丘冲开,形成一条水道注入渤海,水道形成后,海水乘潮涌入潟湖。至此形成了今日澙湖的雏形。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3s0iagicSPVEtCSw8V2G3iatRx7ERmdjMTaqF9alyh3J2iapibTzkou0Oa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2.人为活动对潟湖演变过程的影响



2.1.开发利用使自然湿地萎缩


清朝咸丰年间七里海澙湖湿地的面积为20平方公里。20世纪五十年代约为15平方公里。而目前已缩小到约为4.0平方公里。其水域面积的流失状况令人痛惜!而导致七里海退缩的原因是近六十年来由于湖内筑堤、围埝、潮汐通道建闸以及与此同时进行的围垦、晒盐、养殖等开发活动:1942年围垦开发了稻子沟水稻种植区,面积缩小到15平方公里。1958年围垦晒盐,开辟盐田133公顷。1975年七里海治理工程修建了25公里长的围堤和60米宽的十孔挡潮闸,七里海面积缩小为8.5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湖养虾,使七里海产生了剧烈收缩(图1)。经1987年2000年卫星影像对比:1987年七里海湖盆面积为757公顷,2000年仅存384公顷,原潮汐通道被人工取直。口门北移620米,并因防波堤的修建,造成南北两侧堤外海滩淤积。


七里海水域面积的缩减致使动物栖息地、繁殖地遭受破坏而迫使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由此改变食物链的构成,对于濒危物种、珍稀物种可能引起严重后果。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Y8H74wsysuFxT1QotPmU5Z9wBpu2hdLTymMW9VukmgvwVOHqEmhoT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2.2.流域治理加速了潟湖衰亡


1970年七里海入湖河流赵家港沟、泥井沟、刘坨沟、刘台沟、稻子沟按十年一遇排涝标准进行了流域治理,通过修建排洪、泄洪及灌溉工程,河流的排洪泄沥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因雨洪沥水迅速下泄,径流含沙量增大,河水入湖后泥沙迅速沉淀,河口附近逐渐发育湖心三角洲,至1982年计有面积分别为0.42、0.104、0.06、0.032、0.028平方公里的5个湖心三角洲。入湖径流含沙量增加,加快了潟湖衰亡过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icUpsD3mMaDWib8dZVRIOwbJDYjkBytcaxLLgMyLvjcnkVvAoeMSOAT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2.3.排污降低了潟湖水质


由于受养殖废水、渔港排污(澙湖与昌黎县最大的渔港新开口渔港相邻)、上游排污(入湖的五条河流带来的生活与农业污水)的影响,七里海近年来污染日趋严重。据20世纪90年代的取样分析,潟湖及通道的各类重金属含量较1984年资料有大幅度增加,湖内水体COD严重超标,2007年6月取样分析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潟湖内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COD浓度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超标。潟湖水质现已不适于渔业和海水养殖业的用水要求,急需治理。湿地污染已造成湿地生境失调、湿地环境调节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严重(图2)。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Tib8sgMTn94miaK0q22icbbiahHaP8EnC6vTjOLzJr5EibNAV1IwYaEheu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图2 七里海澙湖环境)

3.潟湖的退化导致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3.1.生物多样性降低


受湿地围垦、潟湖养殖等资源利用影响,潟湖水面和自然湿地萎缩、围垦养殖等人工湿地逐渐增多,七里海生物的生存空间大大压缩,造成湿地植物群落退化甚至直接消亡、种类数量密度大大减少;动物栖息地剧烈萎缩,鸟类组成由湖塘-鹳鸭群落、草甸-鹤鹭群落演化为滩涂浅海-鸥鹬鸻群落,同时数量密度也大为减少。


受海洋捕捞、流域整治、湿地围垦、潟湖养殖、渔港修建等资源利用工程影响,外海游泳生物资源丰度下降,潟湖的鱼、蟹、虾回游通道被阻隔,湖内原有带鱼、小黄鱼、青鳞鱼、梭鱼、鲅鱼、鲆鱼、铜逻鱼等海洋游泳生物基本绝迹。


受流域整治工程影响,入湖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潟湖水体盐度升高,低盐物种迁移出境。


潟湖环境演变极大地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生态趋于简单、低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icJAgIWDQOIGHTOdFbj6PPvwJsp7RvHrvygDZB4G7Ut37v9zc5MR8E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3.2.湿地效益减弱


潟湖湿地具有蓄水、均化径流和调节气候的作用,50年前七里海潟湖最大蓄水量达到0.245亿立方米(水深2.5米,水面9.8平方公里);目前潟湖湖盆面积仅存3.1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可达到平均2米,最大蓄水量仅为0.0638亿立方米。蓄洪防涝功能大为减弱。


挡潮闸修建后潮汐通道束窄,与海洋水交换时间延长了1倍以上,湖内污染物难于扩散,同时水体中可分解、吸收、富集污染物生物种类与数量减少和消失,潟湖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能力降低。同时潟湖生物多样性降低,使其改善环境、美化环境的功能降低。


七里海潟湖湿地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逐渐走向消亡,人为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水利工程建设和围垦影响,致使七里海潟湖面积减少、水深变浅,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功能降低。


潟湖湿地面积的不断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使其失去了应有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功能,急需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ANU4VB1JhKJCSe3hCFjp2qlst4GCjNBBCjBEMJzfSxvybAIdgoIHE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3.3.景观日趋单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自然景观区面积由96%减少到19%,自然草甸湿地景观基本消失,人工养殖池塘成为区域的主要景观。景观的天然异质性、抗干扰能力、生态恢复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均大大下降,单一化趋势日益严重,潟湖现已成为高脆弱性生态系统。


4.治理和保护对策

七里海澙湖湿地在外来因素的作用下退化和丧失状况比较严重,七里海澙湖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不容乐观。必须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协调与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七里海澙湖重新焕发出风光旖旎,淡蓝色的湖水一望无际,波光潋滟的壮丽景观。


4.1.加快对七里海澙湖的恢复治理

通过退养还湖,清淤堆山,保持水土恢复七里海澙湖水域面积。清理七里海澙湖内约200公顷养殖池塘,退养还湿,将水域面积恢复到建区初水平。在堤外培植60公顷芦苇及湿地植物,改善生态景观;通过拆除防潮闸及南粘土坝,以恢复七里海潮汐通道增加水量最终改善湿地状况;通过对流域内污染源的治理,改善入湖水质,压缩七里海周围养殖场面积和防止新开口渔港码头油污染;通过治理七里海澙湖流域水土流失,减少上游河沟来沙。全面恢复治理七里海澙湖。


4.2.建立湿地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凡是以七里海澙湖为对象的各种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提出保护、恢复、补偿、重建措施及替代方案等生态恢复措施。科学论证开发项目活动的环境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并且依照相关法律严格管理,把开发利用的限度限制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限度内,努力使七里海生态环境效益和湿地开发利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KJzMDsMhvmXwBlX9Yfadmy28jeUM8Isliae8TOicdSmATDcuOBiaCPK0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4.3.开发具有七里海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


开展观鸟旅游:以观为主,观而不游,可建2—3座观鸟楼,再配以高倍望远镜和红外夜视仪来欣赏鸟类飞行、取食等习性开展渔业旅游项目,借助优美的田园风光设计吸引城市人前来旅游,开展垂钓、水上运动等项目。开展科普旅游在保护区建立自然博物馆或展厅,展示澙湖概貌,鸟类标本等。


4.4.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检测评估体系


依赖于生态经济工程学,湖沼学及相关学科,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为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演化规律,寻找可持续利用途径。建立珍稀动植物繁育研究中心,开展动植物的保护研究。


4.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大众环保意识


狠抓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湿地保护观念,尤其是对水产养殖户要进行科技培训,改变破坏资源的习惯,提高地方决策者的科学利用湿地资源的意识,是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国际湿地日”、“地球日”、“爱鸟周”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保护环境,保护湿地资源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cYiafwicctsanH3AgE1I8h33Uiakrxyh5PiaibxKapKKWaicclnjWdDPqxLAOsTiaQksXm8IsA3fvsZXLG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退化分" />



4.6.多方筹集资金,全面恢复湿地


湿地保护和开发的经费不足,是制约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瓶颈之一。所以在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外,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民间资本和争取各方面捐助及国际资金的融入,以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