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记忆】昌黎县城的古迹与遗址(二)

(2016-08-16 14:45:49)
标签:

杂谈

​                             “雄表一邑”的源影寺塔

在碣石古十景中被称为“霞晖窣堵”的源影寺塔,坐落在昌黎县城西北隅,以塔之所在地昔日建有源影寺得名。

源影寺塔的始建年代失考,但从塔的建筑风格看,属于辽、金时期塔型,已被有关专家确定为金代佛塔。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1FnFfibwakeiaqfwHInEKdKwf2z8jOfQaZjyxojljz4chL5VNTCzejshOWbIibl1boXmtJkEZQtuRmicAMzmXL2m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源影寺塔为八面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高36米,塔为砖木结构。塔基上有须弥座,其上端为用五铺作斗拱承托着的平座,平座上有栏板勾栏和望柱,栏板上雕刻着优美的几何图案花纹,平座之上有仰莲两层,托着砖雕的天宫楼阁。天宫楼阁的八面均设有假门,东、西、南、北方向的假门上各饰有四排门钉和两个门簪,其余方向的四门为直棂三抹头隔扇。天宫楼阁以上直至十三层檐下均施斗拱。平座的斗拱为五铺作双抄,系呈45度角的斜华拱;各单层补间为四铺作单抄斗拱(非斜拱),各层飞檐均饰有明显卷刹。十三层顶上为砖筑,上有风磨铜顶。源影寺塔的建筑结构精细,造型优美,显示了辽、金时北方佛塔建筑比较高超的工艺水平。

源影寺塔曾为一座寺院所在地,异常奇妙的是,寺院的水井就开凿在源影寺塔的西侧,距塔极近。到明朝时,寺名年久失考,寺院被俗称为“古塔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昌黎知县杨于陛在主持重修寺院时,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为“源影寺”,塔遂称“源影寺塔”。到清朝光绪年间,源影寺曾被改称“万寿宫”。

上千年来,源影寺塔历经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一次重修工程始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春三月,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竣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保护文物古迹非常重视,源影寺塔于1956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至20世纪70年代,源影寺塔因年久失修,再加上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严重破坏,破损程度异常严重,顶部完全坍塌,塔身倾斜达85厘米,中上部裂出较大纹缝。1982至1987年,河北省文物局先后拨款对源影寺塔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历经5个春秋的精心施工,这座千年古塔被重修一新。重新修复的源影寺塔,完全保存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如今已成为展示古碣石地区的悠久历史的昌黎县博物馆所在地。

源影寺塔“巍然耸立,雄表一邑”,历来为昌黎古城的标志。昌黎城北的碣石群峰望之如图如画,源影寺塔在山前卓然而立,与青山辉映,乃一方之奇观。古人有诗赞“霞晖窣堵”之景云:“浮图如笔势巍巍,风动铃声送夕晖。万里云霞铺作雨,一行雁字写如飞。”

2001年6月15日,源影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秦皇岛市范围内除山海关长城、北戴河秦代行宫遗址之外的又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昌黎县城的古迹与贵址》后续刊登录文章目录


昌黎韩文公祠(三)

东山公园与乐寿山(四)

私立昌黎汇文中学旧址(五)

詹天佑与滦河铁路大桥(六)

武山与阇黎洞(七)

“龙山塔峙”与“鱼骨石成”(八)

靖安与古柳城(九)

封王台遗址(十)

双阳塔(十一)

韩超故里——韩营(十二)

团林(十三)

虹桥(十四)

辽代古槐与文冠果、明开夜合(十五)


                                                                                                                   (昌黎文化研究会供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