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小课题》阶段性小结
陈绪玲
趣味识字小课题课题组成员自9月进行该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3个成员在课题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我们积极努力的探索,不仅给课堂识字效率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现将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
(一)
实验研究的基本情况
1、
我课题组成员经过精心挑选,由低段语文陈绪玲、张椰、吴天升3位语文教师组成。她们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同时具备锲而不舍的探索钻研精神。
2、
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新课程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识字量要求达到1800个,要求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乐于写话。因此,提高孩子识字效率尤为关键。如何让课堂变得精彩,让孩子爱上识字,就是本课题要研究的方向。事实证明,在众多枯燥的生字面前,创设不同的情境,利用不同的手段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是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效率的唯一途径。
(二)
课题的开展与研究方法
1、
自开题以来,我课题组成员,立即行动起来,首先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学习,并撰写了相关的读书笔记及心得体会。同时我们还观看了网络名师的公开课,并开展了讨论交流。
2、
制定调查问卷,开展个案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识字现状,同时,对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案。
3、
为了更好的记录识字效果,我们给每位学生制作了《识字成长记录袋》,促使学生课内学,课外用,课外学课内用,达到让识字成为学生尝试成功的一种方式。同时,实现学生自主识字、自主获取知识与经验。
4、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11月初,我经过方案制定、理论学习后,进行了第一次趣味识字案例教学------《酸的和甜的》。在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猴、狐狸等字,同时,根据“葡萄”二字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记住“葡萄”二字,另外,我还用表演、唱儿歌等方式,使学生对本课生字印象深刻,不易忘记、混淆。在课后,我又进行了反思,并和课题组老师进行整改。
(三)
实际研究的效果和作用
1、
初步总结了低年级识字教学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
(1)
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策略。
(2)
以识字教学为核心,落实语言教学的实践性策略。
(3)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拓展学习的资源和空间的策略。
(4)
激发兴趣,引发想象,激活创作的策略。
2、
促进了课题研究老师的专业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教学模式分析,优秀课例观摩,交流互评等多个层面的培训。结合日常教学中不断反思和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
由于老师的水平有限,缺乏名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始终是不断地在调整、补充研究方案。又因为少数学生存在两级分化,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后进生,但我们会争取让趣味识字更好的为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服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