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习惯要求

(2016-04-28 21:28:47)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较强的科目,“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能开拓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学习习惯走向稳定的最佳时期。初中学生要学好历史学科,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对课本讲的内容大致在心里有一个谱。但预习时不必过细,如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难免有些松懈,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预习中要能善于发现问题,捕捉不理解的信息,带着问题上课堂,这样听起课来比较有针对性。
    
在上课前,先认真阅读教科书每节课的目录、课文、插图、材料、地图、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特别是要认真阅读每个章节中的框题引言,在此基础上,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和每章节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二、上课注意听讲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如果在每一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三、.强化记忆的习惯
        
对历史课本中主体内容应该背诵,这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背诵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读书中找出关键的表达词语,会用精炼的语言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和复述,又使思维更有逻辑性。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写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因历史学科是开卷考,许多同学认为考试就是简单地抄书或抄课外资料,这是十分错误的。同学们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老师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影响的分析,明白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时在课堂上要认真做好笔记,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内容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这些关键词、核心语,往往有的作为选择题正确答案的选项,有的连起来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或组成部分。

四、.记笔记
     
记笔记有时会妨碍课堂听课效果,有时一节课忙于抄笔记,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记笔记。因为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多,在黑板上记的也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典型的有价值的书上没有的,否则,见啥记啥,得不偿失。初中阶段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恶习会贻误终生。

  五、课后及时巩固复习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强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规律,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学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当天老师上课的内容,必须在当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及时巩固复习,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历史知识要求记忆的很多,课后及时复习能增强记忆。每章节中的重要历史时间、人物及历史事件必须熟记,这些往往是考试内容。记住了这些词语,有关问题的基础知识就基本掌握了。至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详细内容及作用或影响可以不要求背诵。

六、善于归纳知识点和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知识繁多,都要求记忆是不可能的。但每单元的知识点是我们了解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能启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还要善于归纳知识点。归纳历史发展线索,能帮助我们触类旁通,弄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章节的知识体系,搞清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前后联系,学习如何迁移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七、学习历史知识还要进行纵横比较

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既有中国历史的,又有世界史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中国历史强行地从世界中分离出来孤立地学习它。通过比较得出异同,能有效地把它们加以区分,不会混淆。

八、能力的提高

历史试卷中的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型,只有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比较,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表面现象,分析本质,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既要看到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到它的消极作用或负面影响,这才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