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12月26日

(2024-12-26 17:00:28)
标签:

教学随笔

抓好自读课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法初探


 

  要:根据部编本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思路,针对现行自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结合作者本人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自读课文三阶段教学法”,提高了自读课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读,课文,教学,阅读,初中语文

 

自读课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一线语文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会根据课程进度的安排,出现两种普遍倾向。一种是教师将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对等,讲解详细,毫无区别。另一种是把自读课文当成课外读物,教师不做或只做极其少量的阅读引导,完全放手,纯粹让学生自读或是不读。这两种教学方法,前者忽视了学生的自读能力,不能达到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能力去理解自读课文内容的效果;后者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过于随意,忽视了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无法提高。总而言之,针对自读课文,这些教法并不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需要调整和改变的。

一、自读课文编排在新旧版教材中的变化

2017626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20179月新学期起,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语文教材从起始年级统一使用“部编本”。翻开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之前非部编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除了目录中在篇目名前面加了一个*符号外,和精读课文没有任何区别。所以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教师一般都是同样处理。而最新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自读课文,这也是部编本教材的亮点之一。以七年级教材为例,每个单元四篇课文,其中一篇就是自读课文。除了延续目录篇名前面加*符号外,自读课文由文本、课下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共同组成,与讲读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课后没有设计任何思考题,虽然旁批中有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就在文本旁边,随文设计,学生可以不脱离文本,及时思考。例如: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有“阅读提示”: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这两首散文诗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等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腻,语言清新雅致。所不同的是,《金色花》写想象之事,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而《荷叶•母亲》则写现实与联想,以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的母爱。你更喜欢哪一篇?与同学谈谈你的阅读感受。这样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散文诗的文体特点,思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提示去阅读这两篇文章,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同时,自读课文还将阅读范围延伸到整本书。例如:《散文诗二首》中的“阅读提示”又写道: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们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这样的阅读提示,要求学生从文章延伸到著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部编本教材自读课文教法初探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对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如下: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同时,部编本教材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重视自读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知识和经验,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慢慢积累为自主阅读能力。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等多方面都会获得提高,也有利于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因此,如何上好自读课,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人结合自己在七年级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尝试,提出了“自读课文三阶段教学法”,从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谈谈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阐述如下:

1.课前:结合阅读提示,指导自读方法。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除了传统预习中解决字词的问题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自读的方法。部编本中的每一篇自读课文,在文本的旁边都留有大量的空间。因此,我在进行自读课教学之前,就教会学生充分利用文本的空间,学会旁批。我用微课的形式教会学生“圈点批注法”。圈点批注法是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标记,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等随手记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点批注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真正做到了眼到、手到、心到、情到,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标题、词语、结构、语言、情感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对文本进行批注。我认为圈点批注法对每一篇自读课文都很受用。因此,在第一次接触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我就指导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并结合阅读提示指导预习。学生在预习中紧紧抓住“描写四季之雨的语句”、“四季之雨的特点”和课文中认为精彩的语句,运用圈点批注法,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了充分地预习。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交流,大胆质疑,而教师只需要认真的倾听和适当的点拨即可,学生愉快,教师轻松,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我认为这种课前结合课文阅读提示,指导自读方法的教学是有效的。

2.课上:在自读课堂上,我尝试了以下的三种教学方法:

1)设计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主问题”,来牵动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由主问题贯穿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同时,问题的提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主问题可以从整体感知文本,理解分析文本,欣赏文本语言,体味文本思想感情等角度来进行设计。例如,我在教授自读课文《再塑生命的人》时,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自主阅读。第一、“我”和莎莉文老师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第二、文中的“我”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三、找一找,品一品,你认为文中语言表达精美的段落。第四、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我将这四个问题呈现在多媒体上,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合作探究,再通过小组长整理讨论的结果,最终呈现。这四个主问题紧扣教学重难点,从易到难,能够激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让语文课堂成为他们思想碰撞与交流的舞台。

2)运用文本比较,拓展课堂内容。

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形式,可通过课内文本比较阅读和课内与课外文本比较阅读呈现。如何选择比较的两篇或多篇文章,需要技巧。我觉得比较阅读的前提就是文章之间既要有相同点,也要有不同点,同时文本要短小精悍,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我在教授自读课文《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时,就将它们设计为比较阅读的教学形式。这两篇文章都是散文诗,有相近的风格和主题,都充满着浓浓的爱意。然而它们也有明显得不同,《金色花》从想象写起,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依恋;《荷叶•母亲》则将花与人巧妙联系在一起,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同时,冰心也正是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繁星》《春水》。所以在这堂自读课上,从内容、情感、语言和写作特点等角度赏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成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活动也围绕异同点展开。最后我引导学生通过课内文本的比较,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阅读《飞鸟集》和《繁星》《春水》,感受作品风格的异同点。运用文本比较的方式来进行自读课文教学,也可以将课内与课外文本进行比较。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篇自读课文,就可以和课外汪国真的《如果》,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辽阔》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阅读的眼界,提高自读能力。

3)创设文本情境,激活课堂情趣。

部编本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都是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的,旨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已有阅读方法来自主阅读新的文章,呈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因此,我认为自读课堂应该是更加轻松和愉快的。创设文本情境类似于“穿越”,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通过故事表演,分角色朗读,身份假设等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深入文本,个性表达,是语文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之一。故事类,小说类,诗歌类的自读课文比较适合此种教学方法。我在教授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就采用了创设文本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扮演文中的“我”、“我”的同学,“我”的爸爸,演绎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他们将文本进行了改写,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创设文本情境,学生被自然带入,感同身受,这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变化,解决困难的方法等教学重难点都被内化并个性表达出来,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3.课后:课内延伸课外,交流阅读感受。

部编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会有课外延伸的文章,例如:《散文诗二首》中建议学生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繁星》《春水》;《再塑生命的人》中建议学生课外阅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因此,针对自读课文中课外延伸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阅读的建议和阅读时间上的要求,采用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活动形式呈现。

三、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结合部编本七年级教材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实践,所阐述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因此,我想利用好每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将它们作为范例,不断尝试,使自读课文的教学更得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4年12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