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中考作文题
(2024-06-11 10:26:54)
标签:
优秀习作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回首初中三年,每一次蜕变或坚守中,总有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句鼓励……像一束束光 照亮你,给你力量,促你奋进,让你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勇敢迈向未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 “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 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来源】2024年安徽省淮北“五校联考”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答案】例文:
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
窗外,漆黑如墨,几颗明亮的星星点缀其中。苍白的月光清冷地洒了一地,没有嘈杂的说话声,也没有喧嚣的汽车声,只有阵阵凉风徐徐吹过,安静的仿佛将要窒息。
我静静地趴在书桌上,面前放着一本练习册和一支笔。练习册上杂乱无章,写了一遍又一遍的解题思路,一遍又一遍地划掉。看着这些,我越发烦躁,眉头狠狠地皱了起来:为什么这道题总是写不对?为什么数学考试总是考不好?烦心事好像一下子集在了一起,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渐渐生出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在这一刹那,一阵脚步声近了,门“吱嘎”一声被推开了,打破了这种寂静,就好像一颗毫不起眼的石子抛进了一潭无波无澜的清水中,击起一层层连漪。我抬起头朝门外看了一眼,原来是妈妈。我叹了口气,继续把目光聚集在那道题上。只听妈妈温柔的声音响起:“早点睡吧,今天太晚了。”“你先睡吧,我把这道题解出来就去睡。”我没有抬头看她,而是手里握着笔继续研究解题思路。强烈的困意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哈欠。
手中的笔却没有停过。见妈妈没回应我,我有些疑惑地看了她一眼。只见她正心疼地看着我,眼神中多了几分复杂。她没再说话,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便出去了。书房里再次归于寂静。母亲应该去睡了,我便接着解题。过了一会儿,门又开了。我有些烦躁地看了她一眼,却见她手中端着一盘水果和一杯牛奶,我手中的笔一顿,她又说:“累了吧,吃点水果再写吧!”我看了看那盘水果,果盘被她摆成了一个爱心形状,我的心里顿时柔软成一片,再看看妈妈疲惫的双眼,情不自禁地说道;“妈,你快去睡吧!”我笑了笑。可妈妈却摇了摇头,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了我的旁边,在朦胧的灯光下,温柔地给我讲解题思路。在抬头时无意间看到了妈妈的两鬓已悄悄地有了几根白发,不觉中眼眶潮湿了。
妈妈离开后,把数学练习册整理好,此时再看看窗外,那几颗星星好像又明亮了些,少了几分凉意。在黑夜的尽头,亮起了一盏灯,照进了一束光,朦朦胧胧的,却弥漫着温馨。那一束光,是我见过的,最美最美的一束光。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本文要求以“你是我心中的那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可以是动植物,如小狗、菊花、大树等;可以是其他事物,如书籍、文学、诗歌、音乐、绘画等;还可以是美好的精神品质,如自信、鼓励、诚实等;这里的“光”并非实指光线,而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理解为“光明”“温暖”“明亮”,还可以是“真情”“生机”“唤醒”“能量”等;写作中要把“光”带来的作用明确突出,如这些“人、事、景、物”对你的生活、心灵、精神的引领作用,对“你”灵魂的塑造,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比如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关爱他人,有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等。
构思选材。此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可以写“我”遭遇黑暗、方向不明的时候,某人某物带给“我”的光明、温暖和力量。可以把老师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引领自己掌握知识,教育“我”做人,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还可以把书籍看成是生活中的光,写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读书的作用;可以写家庭里得到父母关爱的事情,而这种关爱的情感就像一束光;还可以写自强不息是我生活中的光,写自己通过自强不息获得了成功,感到欣喜等。如以老师为写作对象,在具体事例的选择上,需要强调在“我”精神迷茫时,老师的引领作用,着重写“我”对老师的赞美。在记述事件或经过的过程中,要能够运用细节描写,丰富文章的内容,刻画鲜明的写作对象。当然,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