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细节描写

(2023-01-28 14:07:26)
标签:

教学随笔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细节描写

卢玲

(宿松县城关初中)

摘要: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倍添神韵,使内容具体真实,情节富有感染力,笔者从阅读教学中加强体悟细节的意识和在写作教学中“用心观察,仔细体会” “真情实感,摒弃虚情”“ 贴近生活,合乎常理”三个方面,通过写影评、演课本剧等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在运用细节描写中加深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细节描写  生活体验

引言:学生作文常常空洞无物,分析其原因,首先是没有细节描写的意识,在写作中不知道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其次是缺少观察和积累,没有在生活中关注细节的习惯。鉴于此,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程度,训练他们合理运用细节描写呢?

正文:

细节,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然而,就是这种细节,则是最为重要的,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攥在怀里,便是阳光。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的地位看似闲散或者累赘,无关紧要,但却都是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作文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才能够使作文真实感人,生动形象。

一、加强阅读教学中体悟细节描写的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同样在大多数文章里,细节描写决定了文章的质量。我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勾画、讨论、对比等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加强体悟细节的意识。例如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这样写: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字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我让学生划出这段话中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并写出旁批:铁杆上的字帖,营造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画“杠子”,表现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尤其是小弗朗士听到鸽子叫声时,对他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小弗朗士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行径的蔑视和嘲讽。

又如鲁迅先生在她的著名小说《故乡》为了塑造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形象,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顺走母亲的手套这一细节,刻画了尖酸刻薄、贪小便宜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我让学生去掉细节描写作对比,“圆规愤愤地回转身出去了”便不能突出贪小便宜,不能表现当时的中国城镇市民的遭遇。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们在阅读中逐渐关注细节描写了,在文中自觉地去寻找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情节的描写,去体悟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们也品咂出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味道了。悟出细节描写的真味道为写好细节做好了铺垫。

二、结合生活实际积累练习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作用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作文中,细节描写使用得好,可以为作文增色很多,但是细节描写种类繁多,如环境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事物状态细节描写……我们如何训练学生找准角度,写出能够为文章增色的细节描写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用心观察 ,仔细体会

常言道:“文为心声”,而声又从何而来?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用心”是指:用心观察、用心聆听、用心体会、用心感悟。学生从哪些方面获取细节的渠道呢?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仔细体会的。

(1) 写日记,积累细节

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细节,然后利用课前五分钟,在班级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如学生日记里写到:

快要过年了,我发现妈妈每天加工的衣服比平时多了5件,自然也晚睡了很多。我问妈妈原因,妈妈疲倦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每天多做5件,过年时我就可以给你和妹妹买新衣服了。”

学生的观察很仔细,从自己真实生活中的“5件”和妈妈的语言的细节,可以看出勤劳的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2)看电影,点评细节。

现在学校里都实现了“班班通”,学生看电影都非常便捷了,我会每周让学生看一部电影,然后让学生对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进行点评。

《摔跤吧,爸爸》中爸爸与大女儿产生隔阂后,长久不联系,突然接到大女儿电话,听到大女儿在电话那端的哭泣声,作为一个有威严、自尊心强的父亲,前后一系列的反应,堪称经典。片段如下:

听到妻子说女儿顺利,自尊心强,装作“漠不关心”,强忍好奇,眼睛视线不看向妻子,弱弱的一句:“嗯。还有呢”视线一直不面对妻子,听到妻子说“女儿不太好”,立马紧张地转头,看着妻子,等她说话。看到妻子接女儿电话,再“漠不关心”,也一直在背后盯着打电话的妻子。妻子说女儿想和他说话时,犹豫了,表面不情愿,但呼吸加重、手部动作不自然地出卖了自己内心是想和女儿说话,但又顾虑到自己的自尊——作为一个威严的父亲,却摔跤“输给女儿进而被女儿质疑”的难以释怀。犹豫半天,拿起了电话,左顾右盼挣扎了半天,千言万语,结果就冒了一个“嗯”,一个强势的父亲,面对让自己难堪的女儿最后的傲娇。听到电话那头女儿的哭声,瞬间心软,极端关切的神情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听到女儿哭泣着道歉,只一瞬间,自己也跟着泪目,一个父亲,此时此刻,内心的自责、柔软,通过眼里打转的泪珠,真情表露。女儿啜泣不止,终于,控制到最后一刻,眼里那颗噙着的泪珠,滚落下来,父爱如山。

 这一个段落,父亲和女儿之间,没有一句台词,全部是通过动作、表情细节控制,把一个父亲内心深处对女儿的关心和疼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们看完电影后,都满怀兴趣地发现、分析其中的细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类似的细节,增加了生活体验。

3)课本剧,表演细节。在课堂上,我会指导学生自编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细节。在课本剧的表演中,细节最能体现艺术,也只有把细节处理好才会具有感染力。下面以《走近杜甫》专题阅读表演的课本剧为例加以说明: 
  姐姐:长官,弟弟还小,还不能上战场啊! 
  老士兵:不能上战场没有关系,只要能干活就行。 
  姐姐:(哀求)不行啊,兵爷!父亲和哥哥都战死了,弟弟太小了,家里就他一个男丁了。 
  众士兵:说了也没用,走,走吧!(拖弟弟下) 
  弟弟:(挣扎着大哭)姐姐,姐姐 
  姐姐:(痛不欲生地)弟弟,弟弟…… 
  小士兵:别哭了,有什么好伤心的?我不就是刚被抓出来的吗?不是还活着吗?在家有什么好啊,饿也会饿死的。 
  老士兵:走吧,孩子,我都快50了,不还是要去打仗吗?有什么办法呢,走吧!(下) 

  这个片段源自《新安吏》,小士兵的劝说是我和学生们加出来的,目的是要通过小士兵说当兵好,反衬出那个时代百姓生活的悲苦,反映那个民不聊生的苦难现实。在表演时,弟弟台词很少,在排练时我就抓住细节,让扮演弟弟的同学充分想象:父亲和哥哥都战死沙场了,战场上血流成河,杀声震天,年幼的他连武器都扛不动,上战场只有死路一条,况且,他那么小的年龄还会被人欺负……在那次公开课表演时,一向内向的这位同学却抓住细节,表演得非常感人,他全身颤抖着,吓得不敢说话,特别是被抓走时的两声凄惨的悲号姐姐,姐姐声泪俱下,让许多听课的老师流下了眼泪。 

2.真情实感,摒弃虚情

要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怀。

前面提到的“用心”的过程其实是信息输入过程,而“用情”的过程是对输入的信息加工、整理、记录并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加以表达的过程,它是信息编辑、输出的过程。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经历的人看法、观点各异,表达更是于差万别,我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不管仁也好,智也罢,细节的表达要充满情感,这是一些学生所欠缺的。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好吃的好玩的都归他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情况下,一些孩子情感发育明滞后,他们不懂得感恩,心中缺少爱。他们认为,父母、老师、学校、社会为他们成长提供的各种条件和环境是理所应当的。这样学生的作文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很机械,看不到半丝情感,只是对所见所闻进行记录,他们只是起到了“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的作用。虽然“无情”的细节描写在学生作文中比例没有“无心”的细节描写那样高,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试想一下,若龚自珍‘无情’怎能写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优美诗句。

另外的一些学生,长期受电视剧、选秀节目及网络游戏的影响,细节描写中的“情”是“虚情”“矫情”“乱情”而没有“真情”。学生本来没有的些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而在他们作文的细节描写中却要牵强地表达出来,让你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给人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我们常说情真意切、情感表达真实是前提,情感不真实,打动不了自已更感动不了别人。

又如我班学生写的文章《幸福的花儿开在心间》,文中写到:

“母亲每日忙于生意,早上在我没起床已经推着她的三轮车出去卖菜了,晚上我已经入睡她才推着她卖水果的三轮车回来。每天周而复始地在白天卖菜和晚上卖水果之间切换,而对于我的事几乎漠不关心……有一年冬天,我因考试不理想,傍晚放学不想回家面对家的冰冷,在街头辗转之间突然发现母亲在一拐角处对每一位过路人面带笑容,不似家里的冷面。我心中不是滋味,想离家出走。夜色渐深,我徘徊在家楼下,本以为母亲对于我的夜不归宿毫无察觉,却发现母亲探头在窗外,焦急难耐。我在暗处足足等待有一个多小时,母亲一直保持姿势窗外张望,不时接打电话。等我打开门的一刹那,母亲紧捏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放开。感觉被她捏得生疼,紧握母亲的手,发现母亲的手上全是裂纹,每条裂纹中间都是黑黑的,好像一条条蚯蚓爬过,老茧粗而生硬,书写了不与母亲年龄相称的艰辛,抬头看到母亲的眼角有余泪,脸上的皱纹已经像野草一样疯长,头发不再是我认识的秀发,华发斑驳。一时间父亲早亡,母亲的种种艰辛一时涌上心头。母亲一夜无话,我也黯然无语,但是母亲凭一己之力保我生活周全我已领悟在心,幸福的花儿开在心间。”

文中对母亲的细节描写“母亲探头在窗外,焦急难耐”“ 母亲一直保持姿势窗外张望”“发现母亲的手上全是裂纹,每条裂纹中间都是黑黑的,好像一条条蚯蚓爬过,老茧粗而生硬”与我感觉母亲对我漠不关心和不想回到冰冷的家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由于早出晚归没有时间表达对女儿爱的母亲形象,表现了我误会了母亲的愧疚之情和感受到了母爱的甜蜜和幸福。这篇作文题材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我让学生讨论细节有真情的表现之处,让他们感受到细节描写要有情、有真情,‘真情实感’是写好细节的关键。

3. 贴近生活,合乎常理

    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在细节的描写上偏离了生活实际,不合乎常理。所以在修改学生作文的时候,都会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让他们自己修改。

这是一篇题为《那一次,我读懂了你的顽强》的文章,其中写到:

“你,只是一株不起眼的小仙人掌,当初只因我的喜爱,所以在花鸟市场买了你。你却让我读懂了一株植物的顽强。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吃过饭后到阳台上看你,你身下的土已渐渐失去水分而变得干涸,我不禁想到自己竟从未呵护过你!一丝歉意不由地涌上心来,我决定弥补我的过失,给你换一个‘家’。正当我拿起你时,突然发现你身上居然被刺出了三个大洞!那三个穿过你胸膛的‘恶魔’似乎正朝着你嚣张地奸笑,一点点吞噬着你的营养,使你变得枯黄。估计活不久了吧!我望着憔悴的你,心中无奈地想。

第二天,由于习惯,我又一次来到阳台。然而这一次我却被眼前的一幕给震惊了!你非但没有向痛苦屈服,反而挺直了腰板,铆足了劲与它们做殊死一搏!那三个洞被你用新的躯肢一点点填补起来,再也没有当初嚣张的气焰。而且在你身体上还开出了朵粉红色的小花!

“……”

上文中,“第二天……那三个被你用新的躯肢一点点填补起来,再也没有当初嚣张的气焰。”这处描写仙人掌顽强的细节非常不合理。我由此想到了王健的一首五言绝句:“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旁边立,看多长却迟。"植物生长过程很是慢,仙人掌类植物更甚,“三个洞怎能第二天就填补起来呢!”学生不懂得“看多长却迟”的道理,看来平时观察不细,没有用心。

另外,一些学生在细节描写中容易犯常识性的错误。如:写夜晚景色时,“今夜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写春天的景色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桂花开”等等。

在细节描写中,还有一种常犯的错误——人物描写脸谱化、事件描写公式化。

中学生的写作,应该是一种用来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的组成篇章的社会现实,特点就是内容真实、情节合理。

人物面部描写“柳叶眉、大眼睛、双眼皮、瓜子脸”,明显有格式化、脸谱化的倾向。我们在评书中常常听见。如:“那人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如胆悬,目若朗星,口似涂朱,牙排碎玉,真是三山得配,五岳相均。”这样描写给人感觉不真实,在学生作文中应避免。

总览历年中考的满分作文,无一不具备精彩的细节。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倍添神韵,使内容具体真实,情节富有感染力,我们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方法,加强训练,使学生在运用细节描写中加深体验,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谌文.谈谈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199510);50

2、杨昌恒,谈该写作素材的应用(J20077):213

3、马智君,生活化作文的理论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084:24-26

4、王夫君,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作文教学研究,2007224-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