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悲秋和颂秋
(2022-04-11 07:49:29)古典诗歌中的悲秋和颂秋
杨菊
最近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中,梳理六册课本的古诗时,我对一些诗歌做了简单的归类。比如,把关于“秋”这个季节的古诗都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比较中理解和识记。通过梳理,写秋的诗词主要有以下几首:七上《观沧海》《天净沙.秋思》《秋词》《夜雨寄北》;八上《雁门太守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九下《渔家傲.秋思》《满江红.小住京华》。现在以《天净沙.秋思》和《秋词》为例。分析得出,在古典诗歌中,关于“秋日”的诗情,大致可以分为悲秋和颂秋两种。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同样都是写秋天,却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情感体验,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别,文如其人,带着问题我们细细解读两首写秋之诗。
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颂秋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锐意进取,参加永贞革新运动,不到两百天,改革惨败,刘禹锡被贬。刘禹锡这首《秋词》,是他34岁石被贬到偏远的朗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常德,是处在人生低谷时所创作的。不过,“诗豪”就是“诗豪”,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豪情慢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白鹤向上,冲上云霄,满满的力量感,更是积极奋斗进取的象征。而他这种乐观更是渗透到骨子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秋,无悲无喜;写秋之诗,或悲或喜。时隔千年,我们透过文字,相遇诗人,悲伤着他们的悲伤,欢喜着他们的欢喜,这便是诗的魅力。它不仅让作者有一颗不死之心,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之心,有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因为你的读懂,诗,有了生命,成为了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