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视阈下如何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

(2022-04-08 09:45:10)
标签:

教学随笔

 核心素养视阈下如何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

                      破凉初中 石爱枝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将会学习大量的语文知识,阅读大量的精选文章,但语文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才会发生质的改变,学生仅仅阅读教材内容远不足够,还应该利用好课上课下时间,广泛阅读各类型书籍、文章,从阅读当中积累文化知识。但在当前形势下,学生的有效阅读量较少,没有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对于很多文学名著没有太多的了解,这主要是因为阅读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改要求下,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对核心素养视阈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阅读兴趣核心素养视阈下,初中生要进行大量广泛阅读,从而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情感表达,理解文学评论方法,并具备文学批判意识。这样学生将不再只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点,而是真正以欣赏的态度来开展阅读,对阅读完毕后能够有所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但很多初中生并不会主动阅读,即便在教师的督促下,每年也读不了太多书籍。初中正是积累阅读量的好时期,因此学业相较而言没有高中繁重,学生的阅读意识则要比小学时强,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阶段所读书籍往往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读有益书籍,从而对学生身心成长产生正面影响,这样学生不光能积累大量语言素材,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还能够获取诸多有益思想,指导自己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阅读潜力。

        一、初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习惯于碎片化阅读模式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则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许多新鲜有趣的信息被推送到用户面前,使用户沉浸在碎片化阅读的快感当中。但这些信息往往并没有很大的价值,这种阅读方式也很对学生带来实际的帮助。如今的中学生都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不断成长,不光都拥有自己的电子设备,而且使用起来十分熟练,学生已经习惯于碎片化阅读,而且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网络信息对于学生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普通的书籍、文章,这也是当今时代的发展特点。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内心比较浮躁,无法静下心来阅读长篇经典文学作品,也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

      (二)文学名著阅读门槛较高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课程标准也要求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型读物,每年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但名著具有较高的阅读门槛,名著当中大多不会拥有通俗小说那样离奇诡异的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符合学生口味的风格。文学名著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华,也是作者文学水平的高超表现,学生只有静下心来反复阅读,才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所在,并促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根本的转变。但教师往往对阅读教学并不重视,没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重重阻碍。很多文学名著的创作时间都距今比较遥远,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也与当下相差甚远,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

       二、核心素养视阈下培养初中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展学生想象力

        阅读就是想象的过程,面对白纸黑字,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力,就很难在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经验和感受,也就无法沉浸到书籍当中,去思索作者的奇思妙想或精彩构思,因此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能够形象的边阅读边想象,边想象边思考。学生可以很容易接受视频和图片等传播形式,就是因为其降低了理解成本,学生不需要做过多想象就可以理解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针对阅读内容,播放与之相对应的视频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想象的乐趣。例如,在教授四大名著的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与教材内容的影视剧情节片段,使学生了解作者所描述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含义,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四大名著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书籍过程中,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参考影视剧进行理解,从而减轻了学生的阅读压力,使其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看来,阅读是理解书籍内容的唯一方式,尽管通过阅读的确可以获取一些信息,但这会给学生一种理解上的错觉,很多时候理解书籍内容需要思考、实践和体验,这样才能获取鲜活的知识。其中像针对书籍内容的知识竞赛、辩论赛、创作比赛、话剧改编等实践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籍内容,使学生以更具创造性的视野来思考书籍内容,同样这些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之所以阅读兴趣较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无法体会所读内容的美感,学生无法享受经典文学作品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才会读一些容易带给人感官刺激或心理刺激的通俗书籍。而教师通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解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从文学和美学的双重视角来欣赏阅读内容。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一课时,因为这是一首散文诗,默读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精神,所以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出来,通过朗读酝酿情感。像这种表达作者感受的散文诗,必须要了解创作的背景,才能理解作者的情绪和情感,因此组织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资料,各自写出关于高尔基、俄国革命等内容的小故事,通过故事交流会,学生将会对课文《海燕》产生不一样的理解。 

      (三)采用主题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          有些学生往往对某一类型的读物比较感兴趣,比如情感小说、侦探小说等等,但对于其他类型的书籍完全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则是对于任何书籍或文章都不感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理解水平不足,无法感受到书籍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接触的书籍数量、类型太少,质量也参差不齐,从而无法找到感兴趣,并且有价值的书籍进行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主题阅读教学,针对某一特定主题,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源,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下各种类型的书籍,从而以主题为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阅读更多类型、更多数量的书籍。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时,因为这一单元具有浓厚的科学元素,因此我就以生物学、气候学、地质学等内容作为阅读主题,向学生推荐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科普和科幻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不光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文化,还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不再是被迫接受阅读,而是主动选择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讨论会,针对阅读主题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从而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结语:初中是语文学习的转折期,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阅读实践活动、主题阅读教学等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养成了坚持长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1].陆宁.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1):35-36. [2].邓淑华,刘今.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家长(中、下旬刊),2020,(3):163-164. [3].董倩.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J].魅力中国,2020,(1):321-3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