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五课 双手缠丝劲练习方法

(2016-01-04 13:41:55)
标签:

健康

教育

体育

文化

杂谈

分类: 分享学习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

  说明:在单手缠丝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双手的缠丝运动,不仅注意手、身、步的谐调,还要注意双手的配合。
  
  一.云手:  
  1. 说明: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其名象形如天上之云,变化莫测,此势攻守自如,令敌难防。学者一定耐心习练,细心体会。  
  2. 步骤:以左横裆步单鞭式为起势。  
  预备式: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手逆缠丝合于胸前,右手勾手变掌,顺缠丝走下弧合于腹前。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后坐(即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同时左手顺缠丝下按,右手逆缠丝上穿。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手继续顺缠丝随腰走下弧线合于腹前,右手继续逆缠丝走上弧线合于胸前。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后坐(即身体重心向左移动),同时左手逆缠丝上穿、右手顺缠丝下按。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左手继续逆缠丝走上弧线合于胸前,右手继续顺缠丝走下弧线合于腹前。如此反复。  
    3. 不难看出,云手这个双手缠丝练习,实际上就是左右手正面正缠丝的交替动作,练习时注意两臂有相合之意,可以这样想象:两手之间似乎系着一根头发丝,运动时,头发丝被拉直,但勿使之拉断,此谓“两膊相系”。
  
  二.云手注意事项:  
  1. 误区:太极拳的运动不是像一些人所想象的是一种慢而匀速的运动,而是一种快慢相间的运动。快慢相间体现在一个动作过程中,身体各关节动作有快有慢,协调合作。身体重心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是一个动作过程,此过程要有始有终、连绵不断、不过能及。以此动作过程为例,当身体重心移动时,腰胯的转动速度要小于手臂顺逆缠丝的转动速度。当转腰成弓步时,腰胯的旋转速度要大于手臂顺逆缠丝的转动速度。所以练习云手这一缠丝运动要体会:手领身随,手随身转,由腿而腰至手节节贯穿、快慢相间,动则全动,有牵一发(头发丝)而动全身之应,静则全静,有静如山岳之势。  
  2. 体会“曲中求直”,掌握“三点一线”  
  在前几课的学练中,让学员耐心体会身体的立身中正,两脚的支撑点,身体重心左右移动要平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三点成线:第一点脚心的支撑点,第二点身体的重心点,第三点手臂与敌接触点。此三点上、中、下合为一斜的直线。试想:双手推一重物,后腿蹬点、手之按点与身体之中点合为一线时,才能使上劲力推动物体,如果身体重心中点不在手之按点与脚之蹬点的连线上,则范“失中”之病,既使推动物体,也是手脚的僵劲,不是合劲啊!  
    所以在云手左弓步或右弓步接手(可先理解为接应敌方之手臂,一手管敌方之腕节,一手管对敌方之肘节)时,一定要旋腰转胯到位,使双手之合力点、身体中心点、后脚蹬点合为一线。  
    在云手这个缠丝运动过程中,保持、维持脚的蹬点、身体中心点、手臂变化的接触点始终合在一线上,体会这三点所成直线如弹簧一样紧凑与开展,从而理解太极拳论上所述的“动中有定,曲中求直”。
  3. 转关  
  何谓“转关”?转关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之处。  
  在云手中,双手的顺逆缠丝、重心的前后、身体的左右旋转、腿的屈伸等同时变化,一变全变,不拖泥带水,所以太极拳的快体现在变化之快,不是速度之快。试想:没有闸的自行车,你敢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快骑吗?  
  转关处,学者应细心品味,过犹不及啊! 
 
  三、双手缠丝劲练习方法
  ㈠.抨捋缠丝  
  1. 左弓步抨捋缠丝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身体正对镜面成成左弓步双手抨于胸前(弓步要领参照第二课左弓步桩),左手朝外,右手心朝上,两掌根同高、相距长度是自已前臂长度。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右脚方向移动,两手左顺右逆缠上抨。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双手继续左顺右逆缠走上弧线随腰公转。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左脚方向移动,双手左逆右顺缠下按于腹前。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双手继续左逆右顺缠走下弧线随腰公转抨于胸前。如此反复。  
  2. 右弓步抨捋缠丝:与左弓步抨捋缠丝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3. 要点:在整个缠丝运动中,注意两手相合,保持两掌根距离基本不变,保持两掌根高度在同一水平上。在重心左右转换中,注意身体重心腿的胯、膝、踝、脚尖一定要保持在同一面上,这样才能避免突臀、跪膝,不致于有失中之误。进一步体会两脚支撑两点的互换,体会身体的三点合一线,在动变中求不变。  
  4. 关于抨捋双手缠丝的比喻:  
  在此缠丝运动中,两手高度要保持一致,两手掌根的距离要尽量保持不变,两手运行,一前一后,犹如两动动员在同一环形跑道上互相追逐,在转弯压道时,后者从内圈压道转回为领跑,前者从外圈压道转回为追跑。在直道时,前者、后者必在同一跑道内,不能分道并进。再次转弯压道时,前者变为后,后者变为前,又在同一跑道内追逐。概如此,恐不妥,勿笑!  
  ㈡.绞臂缠丝  
  1. 顺时针绞臂缠丝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两脚开立与镜面平行,两脚尖朝镜面稍外摆,成左弓步两手合于胸前,右手心朝上,左掌根合于右臂肘弯内侧。  
  动作一:蹬左腿,右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右脚方向移动,同时左手逆缠下按,右手逆缠上穿。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右腿继续屈膝松胯,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手继续逆缠丝,左手走下弧线、右手走上弧线开与胸平。  
  动作三:蹬右腿,左腿屈膝松胯,身体重心向左脚方向后坐,同时左手顺缠丝上穿里合,右手顺缠丝下按。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左腿继续屈腠松胯,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两手继续顺缠丝合于胸前如预备式。如此反复。  
  2. 逆时针绞臂缠丝:动作与上相同,唯左右相反。  
  3. 说明:  
  顺时针绞臂缠丝实际上是右手的正面正缠丝与左手的正面反缠丝(倒缠丝)的配合运动。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很多动作如懒扎衣合手式,左右擦脚合手式,小擒打合手式等等都是顺时针方向的绞臂缠丝运动,至于逆时针方向的绞臂缠丝动作在拳套里表现得很少,正因如此,在单式练习时,更应多练!  
  4. 要点:  
  在绞臂缠丝运动中,注意两臂逆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合时意念两臂与后背抱一小圆,开时两臂与后背成一大弧线,勿散!  
  ㈢.左右后捋缠丝  
  1.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两脚开立与镜面平行,两脚尖朝镜面稍外摆,成左弓步,左手按于左大腿外侧、左胯旁、手心朝下,右手合于身体中线前、高与鼻平、手心朝左上。  
  动作一:松沉左胯、蹬左腿,屈右腿,身体重心右移,不要着急向右转身,两手左顺右逆缠、左手上右手下合于胸平。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屈右腿,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左手走上弧线继续顺缠丝合于身体中线前、高与鼻平、手心朝右上,右手走下弧线继续逆缠丝下按于右大腿外侧、手心朝下。  
  动作三:松沉右胯、蹬右腿,屈左腿,身体重心左移,不要着急向左转身,两手左逆右顺缠、左手下右手上合于胸平。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屈左腿,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左手走下弧线继续逆缠丝下按于左大腿外侧、手心朝下,右手走上弧线继续顺缠丝合于身体中线前、高与鼻平、手心朝左上。如此反复。  
  2. 说明:  
  此缠丝运动是两手交替做反缠丝(倒缠丝)的缠丝运动,所以在练习此缠丝之前应熟练掌握单手反缠丝运动。在老架一路中,如撇身捶、上三步、击地捶等很多动作都是这种双手的倒缠丝运动,可见掌握好单式的缠丝运动必然能为拳术套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要点:注意两手相合,前手领,后手追,再进一步体会此缠丝运动的转关处。  
  ㈣.开合缠丝  
  1.步骤:  
  预备式:以身前镜面为参照面,两脚开立与镜面平行,两脚尖朝镜面稍外摆,成左弓步,两臂开与后背成一弧形,高与腰平,手心朝外。  
  动作一:蹬左腿、屈右腿、身体后坐,两手双顺缠上穿于胸平,两臂以后背夹脊穴为固定点螺旋拔长,两手相对有相抱之意。  
  动作二:继续蹬左腿、屈右腿,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同时两手继续双顺缠走上弧线合于胸平,两手心斜朝里上。  
  动作三:蹬右腿、屈左腿,身体后坐,双手双逆缠下按,手心朝下。  
  动作四:继续蹬右腿、屈左腿,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同时双手继续双逆缠走外下弧线开于腰平、手心朝外。
    2.说明:以上动作是左弓步双逆开手、右弓步双顺合手。如练习右弓步双逆开手、左弓步双顺合手与以上动作要领相同,唯左右相反。开合缠丝是双手同时做倒缠丝的运动,此动作在套路中体现也非常多,如掩手肱捶、倒卷肱、高探马、指裆捶等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单式练习!  
    3.要点:在此缠丝运动中,不管身体转向何方向,应注意双手相对身体中线对称开合。体会双手是身体的一部分,应与身体做整体运动、手随身转,同时相对身体做开合运动。另外,此式的缠丝运动最能感受到手臂的伸筋拔骨、指尖的胀刺麻,所以学者要细心体会!
  
  附论文《关节缠丝的定义、分类与总结》  
  缠丝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所在,最基本的一对缠丝就是顺缠丝与逆缠丝。  
  手(腕关节)的缠丝有顺缠丝、逆缠丝。手的顺缠丝是以前小臂为轴,以小指领劲,以大拇指催劲,其余手指随,领劲、催劲以劲到中指最好,所谓“劲贯中峰”,这样使手臂旋转为尺骨、桡骨平行状。手的逆缠丝是以前小臂为轴,以大拇指领劲,以小指催劲,其余手指随,也要劲贯中峰,使手臂旋转为尺骨、桡骨交叉状。一般的情况下,人常用右手,所以右手(腕节)按表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为顺缠,相反为逆缠,那么左手(腕节)按表针逆时针方向旋转为顺缠,相反为逆缠。手的顺缠到位时,注意同侧手臂腋下不可夹,意有一拳之隔,手的逆缠到位时,注意同侧手臂不可挑肩架肘,意沉肩坠肘。
  往往在陈式太极拳的套路讲解中,作者重视手的顺逆缠丝的规定,但却忽视了其他关节的顺、逆缠丝,所以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有必要了解一下其他关节的顺、逆缠丝。
  顺和逆是相对的,所以在手做顺缠丝的时候,同侧肘关节在用意松坠向下的前提下做的是逆缠丝的运动,相反在手做逆缠丝的时候,同侧肘关节在用意松坠向下的前提下做的是顺缠丝的运动。可见,手与肘的这种反向缠丝运动把手的前臂如拧衣服状拧来拧去,从中就不难理解到肘关节的顺、逆缠丝的定义。同理,在上臂这一段,如果肘关节是顺缠丝的运动,那么同侧的肩关节在松沉的前提下做的是逆缠丝的运动,如果肘关节是逆缠丝的运动,那么同侧的肩关节在松沉的前提下做的是顺缠丝的运动。
  人的上肢大致上可分为三节三段。三节指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三段指大臂、前臂和手。至于手,此处就不再细分、细说。相邻两节的缠丝是相反的,而相隔两节的缠丝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手(腕关节)做的是顺缠丝,那么相邻的肘关节做的是逆缠丝,相隔的肩关节做的是顺缠丝,如果手(腕关节)做的是逆缠丝,那么相邻的肘关节做的是顺缠丝,相隔的肩关节做的是逆缠丝。  
  拳论有三节(根节、中节、梢节)之说,此处寓意把人体的上肢肩部比作树的根部、肘部比作树的树干、腕部及手比作树的枝叶。树立于天地间,根部稳固、树干中正、枝叶飘摇,在运动幅度上枝叶最大,其次为树干,根部几乎不动。所以我在上面所述的肘关节与肩关节的缠丝运动不必造作强求,以用意为主,这样三节三段螺旋伸缩,中节居于中而无失中之病!
  下肢与上肢稍有不同,分为四节三段。何谓“节”?联结处为“节”。因脚平踏于地,不同于手在空中无所附,固脚掌与地面相接称为一节,所以四节指脚掌、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三段指脚、小腿、大腿。  
  脚的顺缠丝,以脚平踏地为前提,以大脚趾催劲,小脚趾领劲,使同侧腿的蹬劲由大脚趾向小脚趾过渡,此时同侧腿为伸、求开展。脚的逆缠丝,也是以脚平踏地为前提,以大脚趾领劲,使同侧腿承载身体重量的支撑劲由小脚趾侧向大脚趾侧过渡,此时同侧腿为屈、求紧凑。这里又一次提到了领劲,所谓“领”就是引导之意,把劲力引导过来称为“领劲”。“催劲”就是把劲力催送过去。打个比喻,如使车移动,一人在前拉(领),一人在后推(催),领与催的目的是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合,前后相随一致的。
  无论脚是顺缠丝还是逆缠丝,腿的支撑劲应以脚心为中正原则。腿的支撑劲由脚心(涌泉穴)通过踝关节,而脚跟在踝之后又与踝离得很近,所以踝关节的顺、逆缠丝在脚后跟上体现得就很明显,也就是说脚上顺逆缠丝体现在脚前掌上,而踝关节的顺逆缠丝体现在脚后跟上,这样的话,脚底才出现了“旋”。
  脚的顺、逆缠丝明白了,那么膝关节的缠丝有胯关节的缠丝就能明白了。相隔两节的缠丝是相同的,所以体现在脚上的缠丝为顺缠丝时,同侧膝关节的缠丝就为顺缠丝,此时表现在膝头上是向外开。如果体现在脚上的缠丝为逆缠丝时,则同侧膝关节的缠丝就为逆缠丝,此时表现在膝头上是向里扣。同理,可以知道这两种情况时,同侧胯关节的缠丝分别为逆缠丝和顺缠丝。
  人体主要关节为肩、肘、腕、胯、膝、踝(脊椎此处不述,但脊椎注意上下对称拔长,不可扭曲),通过关节顺逆缠丝的锻炼能够达到伸筋拔骨,能伸筋拔骨则身体柔顺,能身体柔顺则内气必然充盈。如果把形体比作道路,那么内气好比路上的车辆,道路通而无坎坷,则车辆车来车往必然畅通,如果道路不通而强行车辆驶入,必出现堵塞。望读者思之!拳论有“太极拳,缠丝也”,所以关节缠丝的锻炼哪能忽视呢?

 

成都若水武学太极会馆


地 址:成都市高新区泰和二街333号(中海翠屏湾)

add, NO333,tai he 2 st.high-tech dist,cheng du,china
联系人:杨老师
电 话 TEL:028-80589802
手  机 TEL:15680031218

QQ 3077026100
网 址 website :www.ruoshuiwuxue.com

微信公众号 we chat NO,ruoshuiwuxue

http://s8/mw690/006h5azngy6XfvGqwGbe7&690双手缠丝劲练习方法" TITLE="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解第五课 双手缠丝劲练习方法"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