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牙科医生任欢
牙科医生任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955
  • 关注人气:3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牙还是建议去医院找医生面诊,网上都可以解决的话,医生就不用去医院坐诊了!

(2020-10-21 16:45:00)
标签:

健康

口腔科普

牙齿矫正

牙齿矫正过程

分类: 牙齿矫正

作为牙医的我每天都会从不同平台收到很多向我询问病情的的私信或者评论,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收到我的一句“建议面诊拍片看看”的回复。



我想告诉大家百度不是万能的,网上也没有办法给你制定方案开药,什么病都需要对症下药,看牙也不例外,不通的牙齿问题有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些病网上是真的“看”不了。并不是医生不愿意给你看,再说现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免费拍片看牙定制方案,真的治疗才需要收费。浪费点时间去医院看看也没事啊!




那今天就告诉大家。我为什么建议大家面诊拍片检查设计方案了听医生怎么说?


文字描述难以判断病情


拿最常见的“牙痛”的问诊来举例:




我常常看到的问诊描述语有“有点痛”“类似于xx痛”“痛彻心扉”“痛到裂开”或者“痛到闭”等等,要知道,医生除了要了解疼痛的剧烈程度以外,还要了解疼痛是否持续,有没有诱发因素,疼痛的性质(钝痛还是锐痛)等等。

 





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牙医不太可能依靠比较抽象的疼痛描述,就判断是啥问题。





牙医看病需要鉴别诊断


就算自己能准确描述疼痛,牙医也是需要鉴别诊断的。


毕竟太多疾病可能导致疼痛了,比如:1.牙周问题、2.龋坏、3.牙髓炎、4.颌骨骨髓炎、5.牙隐裂、6.根尖周炎、7.三叉神经痛等等。


医生必须配合视诊、冷热诊、探诊、扣诊、扪诊、X光片等等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到底是什么问题。但是这些检查在线上是做不了的。




比如,我们需要摇一下牙齿检查松动度,探一下龋洞,看看大概有多深,探一下牙周袋看看有多深以及有没有食物嵌塞,从不同的方向敲一下牙齿看痛不痛,摸一下粘膜有没波动感。拍个X光片看看有没有异常等等。



视诊,简单说就是医生要看一下

有一些小朋友学聪明了,知道把牙齿照片发过来。这解决了部分视诊的问题。


但是!你们的高糊单一视角照片,真的比我自己看的效果差远了。更何况好多犄角旮旯牙医必须用口镜才能看到。你们拍照不太可能拍到这些地方。





 冷热诊

简单说就是对牙齿进行冷刺激或者热刺激,这是鉴别牙髓炎非常重要的检查。


探诊

探一下龋洞,看看大概有多深,探一下牙周袋看看有多深以及有没有食物嵌塞,有没有分泌物。


类似的工具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要是你随便说几句放几张图牙医就能知道是啥病,那这些工具是拿来做摆设的吗?拿来专门吓小孩子的吗?





叩诊

我们通常要垂直向和纵向敲一下牙齿,根据疼痛评估一下是否有牙周问题或者根尖周问题。


 扪诊

摸一下病变组织周围,有没有肿胀、疼痛、波动感等等。


 X光





拿这个患者举例吧,口内可见龋坏已经很深了。牙医只是凡人,没有透视眼,看不穿龋坏到底烂到什么程度,是否影响到牙髓及牙齿根尖周围的牙槽骨。我们还是需要配合x光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aiajq5INEjnI6NTv6ia7ssQnK2VC2UqYyLpiaP6UAeqck2VO4Jz7OnUy7ibcqhia615tjreH7F49ibw8W6NPnWSRK4A/0?wx_fmt=png


所以即使你发的照片是高清大片,描述病情非常准确,牙医可能依旧无法准确诊断你牙齿的问题,真不是我不想给你在线看病。





退一步说,大部分牙疼都是需要治疗的,就算判断出来是什么问题,你还是得去找医生给你处理。真的不如赶紧去医院请医生检查诊断+治疗。


一般来说,能回答的问题,我会尽可能去回答。


还有问:我今年20多岁了可以矫正吗?

我今年30多岁可以矫正吗?

我一般都回答:牙周情况没有问题都是可以矫正的,但是需要拍片看看!


你们有困难的时候能想到我,我真的很开心,我能回答的都会回答的。


虽然说很多情况都会回归到“面诊”,但相信我,我真的不是在敷衍你们,因为只有面诊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以便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我真心希望你们不要耽误了治疗,有问题抓紧看医生。不要把“建议面诊”当作是我随口说出的话,左耳进右耳出,一定要乖乖去看医生呀~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Qaiajq5INEjkhN8og5icSFB3xTkzVIJGzfTjt6IavFPBKSoVIOG1rUtlYN2o2LMr1ookSoN8wkBIaRo2iaLde2rOA/0?wx_fmt=png


最后啰嗦几句:我一直坚持做口腔科普,就是想让大家科学护齿,不被网上的不实传言误导、不让可以规避的疾病有机可乘,不让可以控制的小病变成大病。


比起牙齿出问题了才想起找牙医“亡羊补牢”,我更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就重视起口腔健康,养成爱护牙齿的好习惯,毕竟预防才是最省钱省事的。


 了解更多牙齿问题,微信yakeyi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