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哈哈哈,初夏的阳光灿而烂之。
与以往先'捅'后逛掉个'头',来个先逛后'捅',照例去蛇山南坡遛弯儿,在那儿或坐或走或动,包括再去收录余下的几块石'碑文',约五时半打转,去到顺路的另一处,正是先前曾介绍过,此处有'文胆'陈居住过的旧址,小巷~胭脂坪,采样检疫点,人不算多,很快就'捅'了,回来才了解到,改为三天一查,先以为是间隔四天。
晚来刷记,除了上面的那段'新闻‘,还是以新采录的石'碑文',继续作为日记兼博文内容,为更新充个数吧!
今天要讲的是两个故事,其一的题目是,李时珍悬壶古楼下:
明嘉靖年间,神医李时珍在黄鹤楼下的楚王府,帮楚王治好了他垂危的世子,结果被留在王府当官<据了解李时珍确曾进宫当过官。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年),李时珍33岁时,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医名大显,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授“太医院判”职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任职一年,便辞职回乡>。
但是李时珍不忘为民众解病济困,抽出时间来到黄鹤楼前的观音阁悬壶问诊,无偿为穷苦患者治病,同时也为编写<本草纲目>积累资料,后来他被举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不久托病辞职返乡,潜心编著本草纲目。
另一个题目是,洗骨葬友:李白早年间结识了一位剑友吳指南,二人在洞庭湖游玩时,吳指南路见不平与渔霸打斗受伤,不幸身亡,李白悲痛之余将其葬在洞庭湖边,三年后将尸骨洗净,背着它徒步走到武昌城,埋在黄鹤楼附近的神仙阁,期盼着挚友驾鹤升天。
据有关正史资料介绍,李白当年确曾与自己昔日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地,吴指南不幸死于洞庭之上〈其因是否如'碑文'所述,不见有相应的记载>,对此变故,李白——
“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肉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城即今鄂州,旧称吴都,古武昌,距黄鹤楼约百里之遥,'碑文'中葬地之所指,明显有编者杜撰的嫌疑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