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写人要抓住特点之心理描写》(谢文明)

(2018-01-04 10:42:46)
分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

      ——写人要抓住特点之心理描写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执教

   谢文明

课时

   一教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懂得心理活动描写就是要写出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2、掌握描写人物心理的几种常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修改、模仿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描写,引发学生情感冲动,激起参与兴趣,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

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心理描写,丰富人物形象,点亮人物心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心理描写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游戏活动,体会不同的心理:

教师准备分别写有“欣喜”、“愤怒”、“害怕”“伤心”的卡片,学生随机抽取,根据卡片上的词语提示,充分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把卡片上的词语所表示的情绪表演出来。

2、学生谈表演前后的感受,师顺势引导:人的心理感受有很多(依依不舍  忐忑不安 心恢意冷 心急如焚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 勃然大怒 ……),是如此丰富多彩,怪不得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3、引入作文课题目:把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从而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屏显,学生集体朗读)

1、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掌握几种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2、运用常见的心理描写方法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心理活动。

    三、技法探究

屏显: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引导:大家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说说理由。

师:这是某学生的一段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最大的问题是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可感的描写。那么,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一)内心独白——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1、读一读:(屏显)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皇帝的新装》

2、议一议:我们是怎样知道“老大臣”的心理的?

师归纳:这就是心理描写中的“内心独白法”,就是让心灵说话,把人物心里所想的用语言形式描写出来。

 3、试一试:试着用“内心独白法”把那位同学的“紧张”“怕”描写出来。

(屏显: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自己考砸了。)

    提示:在内心独白前可加“想”,“心里说”“心里念叨”“对自己说”等词组。

     4、评一评:利用快速实物扫描仪,将各小组推荐的写作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内心独白法”来评价。

(二)幻觉描绘——巧妙发出心灵呼唤

1、读一读:(屏显)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

                                 ——《卖火柴的小女孩》

2、议一议:这段文字又是怎样来描写人物心理的?

师归纳:这就是心理描写中的幻觉描绘法。就是用幻觉,巧妙地发出心灵的呼唤,把这些幻觉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试一试:如果要对开头那位同学“紧张”“怕”的心理添加幻觉描写,可以怎么写呢?

(屏显: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自己考砸了。)

提示:般情况下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好像看见”“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4、评一评:利用快速实物扫描仪,将各小组推荐的写作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幻觉描绘法”来评价。

    (三)动作神态——反映人物内心情感

1、读一读:(屏显)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                                                                           

2、议一议:“最后一课”就要结束了,韩麦尔先生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归纳:行为动作、神态表情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行为动作神态向外界传达。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动作,就能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3、试一试:如果要用动作神态来描写开头那位同学拿到试卷前后的“紧张”、“怕”、“伤心”的心理,该怎么写呢?

   (屏显: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4、评一评:利用快速实物扫描仪,将各小组推荐的写作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动作神态表现法”来评价。

(四)巧设环境——侧面烘托人物心境

1、读一读:(屏显)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羚羊木雕》

2、议一议:你们能感受到“我”此刻的心情吗?又是怎么感受到的呢?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巧设环境也能烘托人物的心境

3、试一试:为开头的“发试卷”片段中,增添一个环境描写来烘托“我”当时的心情。

    4、评一评:利用快速实物扫描仪,将各小组推荐的写作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环境烘托法”来评价。

四、总结延伸:

1、展示教师事先准备的升格文与原文比较(屏显)。

原文: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升格文

讲台上,老师正在发批改好的语文试卷。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打了一个小时的游戏。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内心独白)
   
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能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幻觉描绘)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环境烘托)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我的分数——48,可怜的“48”,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动作神态)

    2、品一品:完整对比一下短文升格前后的情况,学习心理描写的写法,感受“心理描写”的魅力。

3、温馨提示:

   1)、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2)、多数情况下,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

五、教师结语:

人物心理描写既可以通过“内心独白”、“梦幻描绘”直接进行描写,也可以通过“动作行为”、“环境烘托”来间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境遇里,心理活动是不同的,大家要多观察,用心去体会,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心理描写才能真实、具体、感人。

六、布置作业:

1、昨天你忘了写作业,老师叫你去办公室,此刻你正走在从教室到办公室的路上……

2、你在学校被表彰,马上就要上台领奖了……

    (任选一题,至少运用两种心理描写的方法,200字以内。)

教师寄语: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

    七、板书设计

打开心扉,让心灵说话

                       ——人物心理活动描写

 

一、内心独白——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二、幻觉描绘——巧妙发出心灵呼唤

           三、动作神态——反映人物内心情感

           四、巧设环境——侧面烘托人物心境

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的第四讲,前三讲分别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第五讲是综合运用各种写人方法,表现人物特点。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经常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少于600字,但训练效果往往不甚理想。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七年级学生更应如此。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小片断能成就好作文”,学生经过一系列专项训练后就会逐步增强综合写作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七年级学生作文训练以写人记事为主,我们总希望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能“形神兼备”。但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大都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使人物具有“形”,却较少运用心理描写让人物具有“神”。因此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缺乏立体感,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本课时选择学生在写作中不被重视的心理描写进行训练,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横向比较,通过对心理描写知识的感悟、借鉴与仿写及创造与拓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实生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考试的关注度最高,在月考前后的心理变化最大。很多教师也让学生写考试心情之类的文章,来锻炼大家就地取材的写作能力,但学生们也基本上是以抽象的概述代替生动的描写。写得索然;看得无味。为此,我选取了一个考卷下发前和得知成绩后的,具有普遍缺陷代表性的心理片段描述,作为本课研讨的基本出发点,学生感受到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的同时,也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探究心理活动描写方法时,我结合学生熟悉的文学片段进行理解。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方法,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打开了学生写作的思路。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我引导学生逐一尝试运用刚学的心理描写方法,对缺陷文句进行改写,再对比教师事先准备的范文,明确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进而总结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变换训练主题和方式,进行写作实践。这样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启发引导,心理描写作文指导课就有了高度、深度、广度了。

总之,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文创作理念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指导学习策略的同时,更是在传授一种学习的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真诚地希望与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作文的新生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