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低段趣味性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

(2020-12-18 18:37:17)
分类: 论文

谈低段趣味性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

             刘花娟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培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作业设计也同样需要改革。作为教师我们深知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今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低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如何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包袱,在低年级作业中体现趣味性,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阅读性作业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课外阅读作业时,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同时,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把课外阅读纳入班级活动中来,活动为阅读提供了展示的天地,阅读又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本学期,我班开展了“讲故事”活动。要求每人每月准备一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故事,参加班级的比赛。全班同学共同当裁判,举手评出前三名,在班内表扬。此举不仅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画图、制作作业

1.画一画。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即使绘画水平差的学生,也喜欢用画来表现周围的事物和潜意识的东西。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学生乐意接受,无疑会起到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我让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太阳,学生画的开心,作业效果甚佳。在教学《葡萄沟》时,鼓励孩子们把葡萄沟的葡萄用笔画出来,孩子的作品里,既有葡萄的颜色鲜,葡萄多,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使人眼前一亮。
  2.
做一做。

学生好奇心强,在学习完有些课文后,可指导学生动手做一做,运用课上介绍的方法,在实践中观察事物的变化,从而获取更形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模拟了丢石子水位上升的实验,学生兴趣很浓厚。课后我鼓励学生回家自己亲手做一回实验,深入理解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并且想想有没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学生兴致盎然地完成了这项作业,第二天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他们的实验结果。语文的魅力在孩子求知的脸上展露无遗,相信这样有趣的作业学生很是期待。
   3.
演一演。

演即表演。对于一些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适合表演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调动全部的情感演一演课本剧,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例如《狐假虎威》是以人物对话展现的,回家作业,我布置学生模拟课文内容,和家长配合演一演课文。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作业参与的兴趣,又能在无意中完成背诵的任务。在识字教学中,我带领孩子们到“识字王国”去交朋友,然后将认识的朋友介绍给大家,此时大家的兴趣更浓了,都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展示给大家。如“志”的识记方法:有顺口溜士兵的心;有加一加士+心;有比一比、换偏旁“吉”和“志”等。课后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一起玩“词语接龙”的游戏,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识字,积累词语。以上事例正如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把语文知识“蕴藏”在游戏中,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为载体设置游戏性作业。玩过经历过然后反思,教学效果甚佳。
   4.
搜一搜。

小学生知识面不广,特别是低年级的认字能力还比较差。他们很少有独立搜集信息的机会,习惯于不懂就问家长、问老师,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者应有意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信息。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料。教学《朱德的扁担》和《难忘的泼水节》我都布置了孩子们搜寻故事背景,了解人物,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三、调查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调查作业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搜集材料,了解情况的作业方式。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学生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这一实践活动学生也是兴趣很浓的。比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布置作业:调查你周围的动物变化情况,可以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学生调查后,深有感触,从中了解了动物们的脚印的形状,学会了要保护动物。

四、实践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曾尝试过下列语文实践性作业,学生兴趣盎然,乐做喜学。比如排演课本剧。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强,故事生动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编成课本剧。学生编课本剧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很好的机会。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自制一些简单道具,为了表现人物品质学生就得认真揣摩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为了排好课本剧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这项作业很花工夫,但学生对排演课本剧作业非常喜欢,而且学生在完成这项作业的同时就很好的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对小学生来说,生活本身就是在学习。让学生的作业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投身学校生活,融入家庭生活,走进生活生活。充分借助生活情境,让儿童在看、听、想、说中得到丰富的表象,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学了课文《找春天》后,我安排了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的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听到了河水的叮咚声,看到燕子排着人字一边飞,一边唱从南边飞回来,看到柳树发芽,桃花盛开,感受到了春回大地,到处是一片新景象。

  总而言之,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个性、富有创新的设计,使语文作业“改头换面”,变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成为学生们的“新宠”。每个学生在个性化的作业实践中都有了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逐渐形成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的意识,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