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2020-12-18 18:32:49)
分类: 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刘花娟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的精神营养剂。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为明显。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新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阅读理解能力差,就很难有效地掌握课本知识;阅读速度慢,阅读策略不对头,在阅读课外书时就很以做到广采博取,知识量就会受到影响。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改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是每个学生的迫切希望。因此,学会阅读,必须从小学开始培养。

1、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捷径

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生产力极其落后,知识的传递主要靠口耳相授。口头的传递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极易消失,因此传递的范围是很窄的。自从有了文字,人们把实践中获取的知识记录下来,变成书面的形式,广为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消除了声音瞬间即逝的烦恼,阅读也就成了人们获取间接知识的重要手段。科学家牛顿曾经很形象地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有希望比巨人还要高出一头。一个人不可能亲自阅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和事情,去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事实上,人们的大多数知识是依靠读书来间接获得的,即“间接经验”。可以说,读书是聪明的选择,是一个人获取无穷知识与经验的捷径。

2、读书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旅行”。读书一方面可以获得知识,洞悉人生存在的道理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古今中外的大作家、大文豪、大诗人,没有一个不是在青少年时代就大量阅读文艺作品和各类书籍。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早在青年时代就和图书馆结下了“良缘”,他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也是读书自学的一生。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没有上过多少学,全靠自己刻苦读书。他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科学家、大发明家爱迪生更是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他一有空就钻进图书馆看书,是图书馆的书把他引上了发明创造的道路。

二、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也一样,一个人只有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把书读好。教育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创造力孕育在童年,孩子们的创造力往往潜藏于兴趣之中,或者说,从兴趣中滋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读书的目的,让学生读自己能读懂的书,让学生把读书心得表现出来。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读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逐步深化。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研究表明,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使用脑率提高15%35%。因此,作为阅读重要环境的图书馆应注意开窗通风,补充新鲜氧气。开窗通风,还可以使日光中的紫外线直接射进室内,起消毒杀菌、净化环境的作用。

3.教给有效的阅读方法

笛卡儿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提醒我们:要掌握创新的读书方法与技巧,否则将成为新时代的瞎子。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选择阅读方法。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生的每一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特征、价值和发展任务。同样,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阅读能力和审美趣味的文学作品也都各具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性。只有把每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接受特征都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特价值的客观存在,我们才有可能洞悉其中的奥秘。

2)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选择阅读方法。

由于读书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劳动,它具有很强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文化基础以及阅历修养等的不同,其读书的方式方法、能力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就学生个体而言,因年龄、性别、智能、阅读心理、阅读需求的不同,其阅读的目的更呈现出动态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或为增长知识,或为获取信息,或为解决问题,或为陶冶性情,或为消遣娱乐??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的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使人终生受益。 (1)制定目标和计划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任何活动,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结果。因此,目标的确定在阅读过程中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2)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

会读书的人常常是抓紧一切业余时间,以尽快把书看完,阅读速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的。当我们拿起一本书准备阅读时,我们应强制规定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看完,读书应该有一气呵成的习惯,决不能拖拖拉拉,今天看几页,明天看几页,这样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3)读书要善于思考

孔子有句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读书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开的。如果分开的话,就会两败俱伤,不是学之迷惑不解,就是思之岌岌可危。就是说,读书与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环节,思考是读书的灵魂,思考在学习中具有重大意义。 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在读书中通过思考,把书本里的丰富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精神财富。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够产生真正的知识。光读书不思考,就会变成书的奴隶;但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正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会一些科学思考的方法。如:超前悬思、边读边思、掩卷深思、笔录所思、思无辍时等方法,当然,在掌握具体思考方法的时候,万万不要忘记最有价值的思考方式,即独立性思考、创造性思考。让学生制定多层次的读书计划,做一些读书笔记,制作读书小卡片,剪辑整理一些重要资料,还可以教学生运用计算机做读书笔记,写写读后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21世纪的中国要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振奋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呼唤我们捧起书本,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使孩子们爱上阅读,让他们真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变得聪明,而且也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