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郑芳芳

(2017-05-08 12:08:07)
分类: 质量分析

此次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覆盖下册数学前5个单元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25人,实考25人。平均分79.4;85分以上有14,优秀率56%;60分以上有22,及格率88%;不及格3,其中50几分有1, 30分以下有2,不及格率12%,低分率8%

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我会填(21分)

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和第14。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基础部分掌握还是较好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学得糊里糊涂的。比如第6小题有11人出错,“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按理说,这个题,学生只要用公式计算就能得到结论。但好多还是计算错误。第14小题,好多学生错误,这一题是对比例基本性质的考查,应用比例基本性质来解决,是相当容易理解的,但题目换了一种呈现方式,学生就无法做对了。

第二大题:判断题(5分)

错的较多的是第四小题,对于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掌握还不够扎实。

第三大题:选择题(10分)

    错的较多的是第三小题: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则体积扩大( )倍。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第四大题:我会算(23分)

其中1,计算题(10)错的最多的是第3小题,有5人出错。2,求各式中x的值题(9分),错的最多的也是第1小题,4人出错。3,求体积(4分)好多同学体积公式没记清楚。

第五大题:我会画(8分)

主要检测学生对确定位置及图形的放大缩小掌握情况.8人做错。正确率为68% 关键错在角度画的不准,长度确定不好,还有个别学生将放大画成了缩小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30分)

错的比较多的是第14小题,这是整个卷面体现老师教学失败的最明显的地方.1小题是先求出圆锥形沙堆的体积,再求出沙堆的重量,7人做错.主要原因是计算圆锥的体积时没有乘1/3.4题在计算折扣问题时,学生没仔细审题导致计算错误。

二、我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体现在列式计算后不写单位名称。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如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忘记乘1/3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便方法。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4题。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对题型不够熟悉,在答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信心不够。

6.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体现我会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7、两极分化严重。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另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 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