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永嘉县乌牛仁溪第二小学
永嘉县乌牛仁溪第二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39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次品评课稿----郑芳芳

(2016-06-07 14:08:53)
标签:

教育

《找次品》评课稿

今天,我有幸听了董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找次品》这节课,真是受益匪浅。具体说来有五大亮点:

 第一、深挖教材,根据农村学生进行施教,转化难点降低教学起点学生先从2个零件中找出次品,这样就降低了教学起点,学生很容易的从2个零件中找到次品。在后面的38个、9个零件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这种因材施教提高了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用数学逻辑增加学生递进关系,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上课时层层推进渗入优化思想本课董老师学生2个零件中找出次品这比较简单,然后加深到从3个、8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在8个零件中找次品的过程中渗入优化思想,让学生寻找优化策略,接下来让他们再用9个零件进行验证,加深了学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第三、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让学生从动手中得到结果,自己动手得到结论。 当学生通过8个零件找次品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后,老师提出“每个数都能平均分吗”的问题,让学生从10个零件找出次品,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从中又发现“尽量平均分”的优化策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科学引导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用比较好。课堂上,董老师总是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就及时引导,“还可以怎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不平衡说明什么?”…等等提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哪种分法称的次数最少?”使学生逐渐树立运用优化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思想。整堂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功实现了新课标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五、板书设计合理,有条理,学生一看一目了然,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非常成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