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徽宿松张敏
安徽宿松张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81
  • 关注人气:1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

(2021-03-28 22:42:24)
分类: 示范引领

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

     ——以统编高中教材第七单元《我与地坛》为例

 张       

 

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到底怎么教?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部编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两条主线来编排,它就要求教师围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个中心,真正立足大单元来整合、设计课堂教学。

大单元教学与传统教学显然不同。但作为语文课,其本质的特征依然不会变。那么大单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呢?透视合肥八中与长沙名校开展的《我与地坛》同课异构活动,我们或许可以从中窥探出一点端倪。

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

一、前置性学习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逻辑起点。所谓前置性预学习,与过去我们熟悉的预习相似,就是将课堂延伸,让学生课前带着任务去梳理文本,为课堂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基于教学效果观察,第一堂课显现要好很多。除了教师的基本素养,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前置性预习学习充分。教师围绕学生课前前置性学习活动时写景鉴赏文字存在的问题,来设计、整合、展开课堂教学。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鉴赏写景描写的思维支架——工具、像素、逻辑、第一性原理,然后又对照思维支架评析学生的鉴赏文字。这样的前置性学习使学生整堂课都处在真实的学习情境当中,并且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力的增长。

二、紧紧围绕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来展开课堂教学是大单元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是基础。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在语文课程当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不约而同聚焦《我与地坛》中的景物描写,从字词、句式、修辞等视角,带领学生沉潜文字、缘景明情。刘从良老师抓住第3段句式,让学生从离奇中察觉作者的况味,让学生在赏与读中理解文本。张敏老师抓住第7多个“譬如”,带领学生在细品慢赏中,察觉“不同时空、不同形态的景物人都努力地活着,构成一种永恒”。秦洁老师抓住第5段中的“蝉蜕”,着力引导学生感受地坛不息的生命律动。他们的课堂力图让学生在涵咏文字当中浸润生命,在体悟鉴赏中洞察人生智慧。

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

三、活动设计是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推进的支撑点。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大单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单元活动来推进课堂教学。三节课三位老师均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刘老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评点赏析、总结点评赏析要求、依据评点赏析要求再度鉴赏评点其他段落、课后写一段评点赏析,其活动环环相扣,自成学习生态系统。张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从时间、特点及作者的感悟等角度梳理鉴赏文中的三次景物描写,又以表格的形式是让学生比较《荷塘月色》与本文在展现的作者的心路历程上有什么不一样?秦老师以主问题“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宿命?”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设计“倾听思想的声音”与“解码生命的跨越”两个活动,带领学生分析文本,抵达史铁生的世界。这三节课均以活动来推进课堂,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呈现形态,学生素养在活动推进中得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活动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活动要有真实情景中。刘老师的课堂活动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张老师设置情景向《八中视点》“鉴赏美文”栏目投稿,让学生鉴赏文字,是值得肯定的。二是活动设置点应有梯度,以体现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刘老师课堂以鉴赏要求为半径,让学生从四维视角写鉴赏文字,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张老师课堂上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异同,试图让学生从史铁生寻找解脱成功与朱自清寻而不得之中比较,在比较与辨别中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秦老师以“解码生命的跨越”和“将本文与自己所写的文章进行比较”等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广度上的提升。

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

三节课设计不同,处理各异,虽各有千秋,但都聚焦“大单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怎么上”,都在着力思考“大单元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落点在哪里”,与会老师提供了经验与教训。这次同课异构的意义与价值或许就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