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V,,营销号们卖的网红保险到底靠谱吗?这是一节脱离键盘的实操课

标签:
保险成都儿童保险生活重大疾病保险 |
分类: 保险里面的“猫腻” |

这是一个保险同业和消费者都关心的话题,同业担心这些大V,营销号们会不会把自己卖的产品批地体无完肤,抬高他们销售的产品,抢了饭碗。消费者关心这些渠道投保到底靠不靠谱,会不会买了赔不了,买了不会用,买了没买对,买了不合适,最终买了等于白买?
自古同业相仇,文人相轻。同业直接给结论肯定不算数,但针对所有人提出一套验证标准,我认为是公平、靠谱的。答案,可以自己去找,自己去验证。
大家都知道,购买保险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份保单解决对应的风险问题。
而产品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人为操作工具才能解决对应的风险。就好比保险合同是天书,要翻译出来看懂,之后还要对照着天书来使用。
既然要购买“工具”。你要知道这工具长啥样,是不是适合自己,用起来是否趁手?这个叫投保逻辑。
投保逻辑主要分为下面几层
1:量化风险
难度系数★★
分析家庭风险缺口所在,把风险在哪里、需要多少额度都“摆在台上说话”,定性又定量。对不同险种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个基本认知。
2: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产品
难度系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寿险、财险公司加一起差不多有200家。同一个险种,每家公司哪怕推出一款产品,分摊到每个省至少会有3-5个选择。产品,深挖细刨,找同期有竞争力者。开局一张对比表是基本功。
选产品分为全网淘,和机构淘。全网,淘顾名思义,包括但不限于自己或其他平台的产品(超出范围就飞单)。机构淘是指所在机构或公司的签约产品线。
全网找产品与机构签约产品二者有何区别?
全网淘,只要目前在售即可销售,产品上万。而机构淘相对产品较少,大概仅有几百、上千。
而“机构淘”在合同中明确标注了服务人员和机构的名称,售后由该机构、该个人提供服务。“全网淘”涉及飞单,服务会拆散到各平台。也就是说后期服务“全网淘”需要找A平台,B平台以致C平台对接,“机构淘”找签约机构一家对接即可。
3:投保是技术活
难度系数★★★★
现在的保险可以把几十页的产品条款做成简介,从查询、投保、保全、到理赔可以自助服务。既然今天讲实操,就拿具体投保环节来说,都知道如实告知很重要,那能不能告,该怎么告?实操基本上是蒙圈状态。比如很多人说肺炎不用告知。那你知不知道什么程度的肺炎会导致肺扩张?保险公司会不会做延期处理?
再比如,消费者只知道自己做过痔疮手术,如果投保不看住院报告,会漏告血脂增高,左肾结石。医疗险会不会理赔?
如果你熟悉法律,有些情况看似后果严重,其实根本不用告知,避免保险公司得知标的风险增加后“协商”退保。比如不知道有先心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有些条款是可以理赔的,只是你不是吃这碗饭的人,你自然不知道这个病怎么回事,怎么理赔。
同样道理,但凡有体检的,需要逐一排查,看看异常项在哪里,针对此项异常该如何投保。
靠谱参照指标1:
各网络大V,、营销号是否挨着看过每位咨询者的住院、体检报告?有没有具体讲解该如何投保?
4:服务水平
难度系数★★★★
理论服务于实操。比如之前众X特别喜欢用资料不齐来搪塞客户。这也是很多产品账面数据爆炸,一旦用起来你会骂娘的原因。
还有些保险公司,干脆摆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比如下面这位,去年还是性价比最高的网红,今年转眼成了过街老鼠。
价格,有时决定了服务水平。价格便宜,杠杆效果好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度,如果一款产品纸上数据爆表,价格却低到没底,牺牲的不是服务是什么?其实这些购买人群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只是贪个最低价,服务不好你能怪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精算数据,太贵,太便宜都不买。服务,尽可能挑选响应速度快的公司和渠道,先看产品再看公司。
靠谱参照指标2:
各网络大V,、营销号是否提到这些公司的服务水平,投诉情况?
5:你是谁?要干什么?
难度系数★★★★★
保险身份,决定了工作内容和服务水平。目前网络展业的保险从业者主要分为三种身份。
身份1:
个人或团队构建的公众号:
除个别吃相难看的网络大V(比如四大才子抄袭在圈内是出了名的,靠着百度SEO推广,淘宝买赞度日)。大多数营销号们会挂靠出单公司。他们主要提供咨询和投保,其售后服务并不具法律上的约束性。如果是团队来运营一个公众号,操作方式是:写文章一波人,接咨询一波人,理赔又是另一波人的“流水线”保险。
身份2:
公众号做到一定流量,比如X蓝保,会建立一家类似于XX的科技咨询公司。相比个人公众号更正规,文章也是别人自己的原创。由于是科技咨询公司,经营范围与投保、售后服务不相关,自然一般对外宣传是推荐保险而不卖保险。文章测评会比身份1靠谱,投保过程是否靠谱请参考前面提到的标准,因为不属于保险从业者,售后若干年的服务水平这里不做评价。
身份3:
由众多经纪人提供服务的保险经纪公司,相比身份1、2来说《保险法》规定了经纪公司服务内容,有客户服务协议保证。
一家经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在职经纪人,银保监规定保险经纪人的服务范围除了销售产品外,还包括了投保方案、索赔、风险评估、咨询等服务。
若要检验这些经纪的专业、靠谱程度可以看看其发表的原创文章,之后大家随便聊聊对保险、医学、法律、金融的认知,确保不是“流水线”操作,由始自终都是同一人提供服务。
比如,某家经纪公司的某些团队,对某些险种某项系统疾病运用做了些分析。
所以,无论产品测评文章如何写,如何看重性价比,重疾产品由2次变为了理赔5次,又或者多了10来个不大会使用到的病种。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从投保到理赔,整个保障流程有没有管控?买了会不会使用?这些才是若干0前面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