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2018-12-12 21:22:05)
标签:

杂谈

上映6天,《海王》的票房已经突破了8亿,超越DC此前在内地上映的《超人:钢铁之躯》(3.94亿)、《蝙蝠侠大战超人》(6.18亿)、《神奇女侠》(6.1亿)和《正义联盟》(6.9亿),创造了DC超级英雄电影内地票房的新纪录。

 

提前两周在中国开画,《海王》首战告捷。导演温子仁接受时光网采访时曾表示,“大家都知道,海王在超级英雄中一直以来是个笑话,我之所以选择海王是因为没有压力,会很容易。”这段对话最近在社交网站上时有转发,温子仁也被调侃为:本来只敢期望及格的考试,结果最后考成年级第一。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在温子仁执导的《海王》上映之前,DC一直处于“一手好牌打稀烂”的状态。同样拥有庞大的漫画储备量和众多的超级英雄,DC一直被老对手漫威压着一头,不仅影视改编的速度落后于漫威,而且质量和口碑也不尽如人意。《海王》是否能让DC咸鱼翻身?观众不得而知,但是温子仁的《海王》对于疲软的DC来说确实是一针强心剂,只是这针DC强心剂不那么“DC”而已。


暗黑的DC不讨喜

 

“超级英雄电影等同于爆米花电影,最适合不带脑子观看。”这是对超级英雄无感路人的普遍观点。但是不管路人有多少恶意,超级英雄电影强大的吸金能力还是让漫威和DC陆续踏上了漫改电影之路。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虽然同为超级英雄,DC和漫威之间的互相鄙视却一直存在,这点从漫画连载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影视改编。在DC启用扎克·施耐德开始拓展DC宇宙之前,DC改编电影里最为人称道的当属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和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诺兰以一种解构超级英雄的姿态重新定义了蝙蝠侠,也使得这三部电影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漫改电影的巅峰。其实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同样不输给诺兰的三部《蝙蝠侠》。

 

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自1923年创刊以来100部最优秀英文小说,《守望者》是唯一一部入选的漫画作品,它也一度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改编为电影的作品,但是扎克·施耐德做到了。

 

这位学油画出身的导演不仅做到了,还把《守望者》拍成了经典,他拍出了人性中的彷徨与挣扎,在充满哲学思辨色彩的结局里,扎克·施耐德向观众展示了超级英雄电影在深度上可以达到的极致。也正是因为《守望者》的成功,华纳才相中了扎克·施耐德,为DC宇宙的拓展保驾护航。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有了诺兰和扎克·施耐德的珠玉在前,广大DC粉们对漫威报以一种轻视的态度,认为在深度和广度上,那些爆米花电影根本不配与之相提并论。DC成了一种高逼格的代称——虽然这仅仅是部分粉丝自封的。

 

拷问人性丑恶、揭露内心阴暗,扎克·施耐德延续了《守望者》以来的个人风格,在不断加入个人想法的同时,扎克·施耐德为DC宇宙的扩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重启《蝙蝠侠》并获得了观众认可,把神奇女侠、自杀小队这些项目逐一确立并搬上银幕,真正建立了一个成体系的DC宇宙,这都是扎克·施耐德的成功之处。但是在DC最出彩的反派方面,扎克·施耐德的表现不佳。

 

在纪录片《不可或缺的邪恶:DC宇宙中的超级罪犯》里,扎克·施耐德谈到反派的问题:“我觉得蝙蝠侠的犯罪阵容在全DC是最精彩、反响最高的,那些角色被认为是恶中之恶。”诺兰把小丑拍成了经典反派角色,可惜扎克·施耐德却没能复制他的辉煌。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和超级英雄相辅相成的,是超级犯罪。DC最出彩的部分,其实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反派,可以说没有反派,就没有英雄。可刻画优质反派谈何容易,扎克·施耐德这些年的努力有目共睹,但论及反派出彩程度,还不如漫威的灭霸,可见想拍一个让观众信服的反派并不轻松。

 

反派出彩的难度太大,而DC的主题又太过阴暗,这些都限制了观影群体的扩大。虽然不乏死忠粉的竭力鼓吹,但扎克·施耐德接连几部电影都不尽如人意,再加上有着漫威的成绩作对照,DC实在是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明亮的风格才叫座

 

相比漫威超级英雄轻松明快的风格,DC沉重的风格是硬伤,毕竟像“蝙蝠侠三部曲”那样的电影可遇而不可求。观众走进电影院,寻求的是某种精神慰藉而不是听哲学课。对比漫威一群亲民的超级英雄,DC的超级英雄神性太足,人性欠奉,在流露暗黑气质的同时不自觉地让很多观众疏远了它们。

 

DC也在寻求改变,2017年的《正义联盟》中,影片的整体风格就开始向欢快的方向倾斜,算是有所突破,但是小打小闹的改变无助于整体的布局。于是,DC更换了导演,起用温子仁来拍《海王》。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和醉心于影片深度、暗黑风格的扎克·施耐德不同,温子仁并没有把《海王》搞得多么富有内涵,动辄思考人生哲理,而是老老实实讲了一个略显俗套的故事——一起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引发的人伦惨剧。

 

兄弟相残、为正义而战什么的,都是被重复过多少次的套路了,关键是温子仁懂得见好就收,及时打住,在按套路出牌的同时还层层加码:打斗场面、海底世界、美女怪兽……那些最有刺激的元素统统被放到电影里奉献给观众。所以在《海王》里,观众不必追问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只要跟着故事的前进,就能够得到一场视听盛宴。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温子仁以《电锯惊魂》声名鹊起,对中小成本的惊悚、悬疑和恐怖电影情有独钟,而他2015年执导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仅在中国内地就收获了24.26亿的票房,所以温子仁属于典型的折腾得了小成本、驾驭得起大制作的导演。

 

《海王》的特效是有目共睹的,在温子仁的镜头里,传说中失落的亚特兰蒂斯重现人间,带给观众一种恢弘的气势和别样的体验,而这些恰好掩盖了不那么优质的剧本,使得《海王》在整体上达到一种不错的平衡:不会因为视觉效果太差而被攻击,也避免了专门针对单薄故事的集中吐槽。作为一部商业电影的导演,温子仁非常合格。

 

最不“DC”的《海王》,盘活了DC宇宙


尝到甜头的DC会继续沿着新路走下去?还是回到过去的暗黑风格里?影迷们当然希望看到极具深度且受市场欢迎的超级英雄电影,可观众在变,市场也在变,优秀的传统固然值得炫耀,可过分坚持总归是不合时宜。

 

看看漫威的成绩就知道了,DC当下的问题不在于缺乏深度,而是如何不被落下太多。温子仁盘活了DC这盘棋,接下来DC该怎么做,又是一道让华纳高层头大的选择题。

 

【文/忠犬七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