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票房不高,但它在意识上比那些大卖青春片都高

在9月14日公映以来的第9天,《七月与安生》在口碑爆棚的助推下,票房终于勉强过亿。3年多以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近7.2亿的票房收官,两部《小时代》近8亿;2年多以前的《同桌的你》拿到4.5亿,《小时代3》5.2亿,《匆匆那年》近6亿,《左耳》近5亿;1年多以前,《何以笙箫默》《小时代4》《栀子花开》分别取得3.5亿、近5亿和3.7亿的票房;2015年11月的《我的少女时代》也拿到了近3.6亿的票房。
http://p2.pstatp.com/large/e91000064c5505621bd
而从2016年开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与《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都只卖了1亿多,只有《致青春2》过了3亿……单从票房上来看,前两年能卖4亿的同等品质的青春片到了现在只能拿到1亿,在整个大盘走低的情况下,青春片也曲线下坡,进入2016年衰颓之势更加明显。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青春片并非是类型片的概念,更严谨地说它只是一种题材的划分,不过大家约定俗成叫它青春片。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冬春》到《十七岁的单车》等等,在早些时候和第六代的电影中,它并非是商业片的概念而更多是文艺片,这些电影虽然也完成了个体命运的讲述,但核心要义和根本姿态却直指时代和社会,而现在的国产青春片却远非如此。
http://p1.pstatp.com/large/e4f0007d69ff630f188
从发端上看,内地的青春片最初是受泰国电影、台湾“小清新”电影的影响,从口碑票房俱佳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国产青春片的发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从中国电影内部来看,从2002年开创大片时代的《英雄》到2011年的小成本票房神话《失恋33天》,国产电影无论从主创到核心受众构成、观众观影趣味等方方面面都开始进入一个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复杂的产业大环境。诞生于此时期的国产青春片,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最吸金最耀眼的类型,然后出现衰落之势。
撇开青春片的发展外延,我们来谈谈青春片作为电影本体的发展内涵。从一出现,国产青春片就是一种表层叙事的表象青春,没有之前第六代青春题材电影中的批判现实的深度(《长大成人》《头发乱了》等),有反叛的人物和情节却没有反叛的内核,反叛和批判只流于表面,本质是在没完没了地发酵怀旧和感伤。
http://p2.pstatp.com/large/e500004f4cf72628bf6
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我的少女时代》之前的几乎所有的青春片都拍成了“青春追悼会”,把过去的青春岁月拍成了绝响。这些青春片都在讲“过去进行式”的青春,都在极力做出校园部分和社会部分的强烈反差,渲染这种“后青春式的疼痛”来诉说现实的不如意(并放大这种不满的痛苦)及过去的美好,回应当下中国人的现实焦虑,完成对观众地情感询唤,以赢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像罗伯特·威廉姆斯的那句话“当现实不再像过去那样时,怀旧就负担了其完全的意义”。
http://p1.pstatp.com/large/e500004f4d0f56c9ad1
在这个阶段,这一批青春片最常被诟病的问题就是一贯的狗血离奇、无病呻吟的套路,喝酒、打架、泡妞等等表象的反叛,以及车祸、堕胎、出国等等随意安插的分离男女主角的功能性桥段,并且还致力于效法《致青春》一样去塑造一批群像式的主人公,囊括各种人生遭遇(引起观众共鸣的机率更大),很难不流于表面。当然,还有一种电影大无畏地把华丽空洞、花样撕逼做到了登峰造极。
直到《我的少女时代》以来,到《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些正常的青春片开始出现,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谁的青春不迷茫》到《七月与安生》不再蜷缩在过去的窠臼里白日做梦,不再一味否定现实、美化过去,开始讲述“正在进行式”的青春。
http://p3.pstatp.com/large/e4f0007d6a23235d44e
很长一段时间,观众不再上当受骗了,小清新,畅销小说改编,青春校园,闺蜜等等这些词都成了重灾区。因为,更直白地说,很多青春片都是拼盘出炉的集锦,先拼明星,他/她的票房号召力有多少,拼流行歌曲,拼故事情节,还拼网络段子……比如《少年班》,讲一伙被催熟的少年特长生在普通大学里的生活,明明是非常新颖的一个框架,结果还是全都灌上喝酒打架泡妞那一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七月与安生》虽然后半段被诟病MV翻页和略矫情,但它不再停留在青春的表象,而挖掘得深入了,不再像原著小说一样去讲一个三角恋的故事,而讲人生的选择;这种选择不再是其他以往青春片中的现实选择(谈恋爱、考大学、找工作、出国)而是到达了一点更深层次略具哲学意味的深度。
http://p3.pstatp.com/large/e4f0007d6a187942393
三角恋争男人也是表象,家明根本是毫无能动性的;闺蜜撕逼也是表象,实质上没有真撕而是爱得不要不要的。它在讲关于自我认知,主体意识和自由,把成长和人生选择讲得更深刻了。不是因为你想拍一个青春片而去拍一个青春片,而是你要讲青春,所以你才去拍青春片,这才是最值得肯定的。
【文/洛神】
版权声明
http://p1.pstatp.com/large/e91000064c615dd260e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