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剧能向美剧学什么?

(2016-09-08 20:07:07)

​美剧作为电视剧界的“老大哥”,总是很忙。

平时,它就要站好质量岗位,让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人当标杆、给世界观众当参照系。

当哪个国家的电视剧创作出现问题时,美剧就更忙了。

“你看人家美剧……”成了通用句式——总有一些管理者、创作者指望能得到“洋和尚念的经”,救行业于水火;总有一些观众拿美剧为尺,对国剧十八般吊打,以泄“怒其不才”的怨气。

国产电视剧目前就处于这么一种“人人喊打”创作低迷期。在刚刚过去的被美瞳霸占的暑期档,官方再次站出疾呼“现实主义缺位”,而观众甚至都习惯以看笑话的姿态来看国产剧。

于是,以美剧做比,欲给国产剧开药方的声音又多了起来,所谓“美剧节奏”“美剧人设”“美剧风格”……等概念也被炮制了出来。

然而,对于电视剧,一切脱离了制度和产业环境的创作谈都是耍流氓。

http://p2.pstatp.com/large/dda0002e1aec1570440

美剧有着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体系、成熟的分级制度和几乎无所不包的题材范围。比如,“美剧粉”津津乐道的“黄、暴、呕、反”极端题材,在美剧里,配合严格的创作自律和分级制度,常常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见奇效。然而,对于制度框定严格、仍停留在作坊模式的国产剧而言,美剧这样的创作经验并没有参考价值。

既然大的环境改变不了,国产剧对美剧的学习更是要死磕创作,拆开嚼烂了往深里走。我们不妨就拿大家熟悉的所谓“美剧人设”“美剧风格”开刀,主聊现实题材,看看所谓的学美剧,其实是在学些什么。

人设:奇特的典型性和“他”的完整世界

曾经,有一篇叫做《美剧编剧13法则》的热帖在网上流传甚广。小编第一次见此贴时,仅当玩笑一看,真没想到这成功学一般的“13条教会你写美剧”还被不少专业影视公号转载。

我们不妨把这篇热帖中与人设有关的法则列出来一析:

第1招:由一个平凡的主角开始

A.把他写成一个中年人

B.给他创造一个健康问题和一个创伤性的回忆

C.把他写成一个很擅长于自己工作的人

D.把他的事业变成一个美国梦的缩影

E.给他一个秘密

F.把他写成她

http://p3.pstatp.com/large/dd800061956005e445f

实话说,这篇文从句法上看很洋派,像是从国外热帖或者类似《美剧编剧指南》之类的编剧书中摘录翻译而来的。问题在于,这看似句句在理的分析并不是美剧的专属经验——

一个出身草根、有健康问题的中年人,把中国梦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业,并且很擅长于自己的工作。

这个人物很熟悉吧?是的!就是焦裕禄,而不是什么美剧人物。

其实,美剧在人设方面给国产剧的启示,并不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而在于以下两点:

人物要是一个具有奇特性的典型

“他”要有一个能生长人物关系的完整世界

导演孙皓(《大女当嫁》《大男当婚》)曾经用“极致的人物和极致的人物关系”来概括韩剧对国产剧的启发,换到美剧上不妨略改为“极致的人物和不断生长的人物关系”。

http://p3.pstatp.com/large/dda0002e1af23e33fbc

所谓极致人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奇特性的典型。

这种奇特性可能是职业造成的:比如《黑道家族》中的男主角Tony是位黑帮老大;《美国谍梦》中的Elizabeth是个潜伏在华盛顿的克格勃间谍。

可能是性格造成的:比如《识骨寻踪》中外号“Bones”的女主角是一个智商极高情商却极低的人类学家;同样,《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之所以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靠的也是智商和情商的反差萌。

可能是是创伤、疾病造成的:比如《国土安全》中的Carrie是狂躁和抑郁双向症的患者;《嗜血法医》中的Dexter则是一个没有“同情”能力的嗜血怪物; 

又或者,在特定环境下是由于种族、性取向、阶级造成的:比如《透明家庭》中的老爸Mort是一位跨性别,而女主角则是一位纠结的同性恋;《家有喜旺》中的一家子则因为文化不高、经济拮据而时常闹出大笑话。

但是,在独特性之外,这些主人公都和普通人一样:需要面对生活中的焦虑、无常、不公平……同样也会有获得理解的喜悦、与亲人爱人相伴的温情……

人物的奇特性多靠细节来填充,而典型性则往往通过情节来体现。

http://p3.pstatp.com/large/dd900051ab4e3563242

对于而国产现实题材而言,往往是典型性过强,却少见真实可信的奇特性。

口碑较好的《小别离》其实社会缩影远大于人物个性;《女不强大天不容》中领导报业改革的女社长、《中国式关系》中红顶下海的官商算是奇特性做的较好的;《好先生》则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只有奇特性没有支撑的细节,化奇为雷。

所谓生长的人物关系,跟主人公完整的世界是一回事。

在美剧中,不论是历史、幻想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一个以主人公为中心的完整世界是不可获缺的。《冰血暴》中的冰天雪地的明尼苏达小镇如此,《女子监狱》中那个无所不包的监狱系统也是如此。

http://p2.pstatp.com/large/dd900051ab937181ba3

在这个世界中,人物关系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主人公随时可能和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人物生成关系。即使是前十集没说过一句话的背景板人物,在第十一集都可能一跃成为和主人公对手的二号角色,毫无突兀。

这种人物关系搭建模式是对生活体验的模拟——人的现实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或长或短,或终身或临时的人物关系。

在这个世界中,出场的人物就像一个谜面,随着他和不同的人摩擦出不同的火花,发生不同的关系,人物的谜面也就慢慢解开。

风格是作者化的,只有类型和反类型大法才是能借鉴的

当国内的电视剧人说,我的某部作品要拍成“美剧风格”的,那你大致可以猜到,他不是想要拍《犯罪心理》那样的罪案剧、就是要做《豪斯医生》那样的医疗剧,再夸张一点就是要拍《权力的游戏》这样的魔幻历史剧。

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美剧风格”只是美国电视剧常见的题材领域,或者说类型。至于风格,是剧就部部不同,不存在什么统一的“美剧风格”。《冰血暴》有科恩兄弟的风格,《纸牌屋》有大卫·芬奇的风格,这些作者化的风格可以致敬,但对解决国产剧的根本问题作用不大。

http://p2.pstatp.com/large/d0500076ac30340bf4b

学习的关键在于琢磨类型/反类型的题材发展走向,最不济,至少也要琢磨清楚美剧所引领的题材风潮。

先说类型/反类型大法,这其实是HBO做精品剧的一个思路。要么就要把一个类型做到极致——比如《权力的游戏》在魔幻历史题材中,绝对做到了极致;要么就反类型——《黑道家族》跟黑帮经典《教父》绝对是反着来;单镜头死亡喜剧《六尺之下》更是把喜剧搬到了殡仪馆里,跟长盛不衰的家庭情景喜剧唱了个反调。

http://p3.pstatp.com/large/dd900051ab803877482

回到国产剧中,我们还奔走在类型化的大道上,远没到反类型的那种逍遥自由的状态。对于罪案剧、医疗剧这些不太成熟的行业剧类型,耐下心来认真对类型进行学习和本土化是正道。在类型化方面,网剧《灭罪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于反类型,我国现有几个相对成熟的类型——家庭剧、历史剧、谍战剧、武侠剧——最有可能出反类型佳作,关键就看市场给不给尝试的空间,行业愿不愿承担实验的风险。

如果说反类型风险大,那么研究美剧所引领的类型风潮总是还是能做、当做之事。可惜在这方面,国产剧远没有韩剧做的好。

近今年,在美国电视剧市场上走红的题材大致有这么几类:

80、90年代复古怀旧风:《金色年代》《怪奇物语》

穿越、平行的概念剧:《拯救肯尼迪》《迷失》《童话镇》

末世风格:《行尸走肉》《陨落星辰》

魔幻大剧:《权力的游戏》《格林》

政治暗黑风、阴谋论:以《纸牌屋》《疑犯追踪》为代表

细数这几年比较成功的韩剧,对这些热门题材多少都有一些借鉴,而且学习非常迅速。比如《来自星星的你》《信号》《W两个世界》对平行宇宙、穿越元素的概念借鉴,再比如“请回答”系列对复古风的步调紧跟。

http://p2.pstatp.com/large/dd70006190225bd243f

对于国产剧而言,如果说末世、魔幻题材因技术原因不能同步,政治剧因为体制原因难以学习,可是为什么连穿越概念都玩得那么老套,复古怀旧风更是连作品都鲜见呢?

所谓“榜样同一个,学习在个人”。如果现在的电视剧行业不是拿着烫手的热钱,着急把作品变现;如果电视剧创作者能把精力从买IP、抄桥段、模仿服化道、自产+引进小鲜肉上分出一些出来,好好研究一下类型潮流,真正按照大势下码,国产剧还是能够从美剧上收益颇多的。只可惜,这也只是如果。

【文/铁皮小鼓】

版权声明

http://p1.pstatp.com/large/dd900051ab62f95a93b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http://p1.pstatp.com/large/dd900051ab7a7e1ed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