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电影为何会在2015年出现井喷式发展?

(2016-01-06 20:27:12)

据电影局通报,2015年度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而据《洛杉矶时报》12月30日报道,北美2015年度票房为111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7%。在440.69亿总票房中,国产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国产片票房比2014年增加109.81亿元,比2014年增长68%。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计81部,国产影片47部。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HVAUZygljclzw1WRYmViaZiaYKpTHbSDZyKjt0ibvbiaXXXlwtnic6k2OdQ/0?wx_fmt=jpeg


这里面必然包括终端数量不断扩张的原因,同样有观影人次从8.3亿提升至12.6亿的功劳,而这51.08%的人次增幅,国产片功不可没。当市场处在低谷之时,人们会说,中国二三线城市影院监管不到位,每年被偷掉的票房有几十亿,中国市场被低估;同样当市场高走时,也有人提出现流行用“票补”来提升上座率或者直接通过买票房来做营销,440亿有不少水分。也许还有人指出,阿里巴巴2015天猫“双11”一天的交易额达到912.17亿元,而在去年,这个数字为571.12亿元,中国电影市场一年440亿的收成不值一提。


电影不仅是电影,它是当今中国最具群体参与度的大众文化,其他的娱乐项目很难达到这样广泛的影响力。中国人更愿意把电影看做是一种艺术,尽管娱乐一直是它的第一属性。现代人越来与传统艺术形式隔膜,却和电影越来越密不可分,出于一种潜意识的自我认同感,人们倾向于将接触较多而又和艺术有着某种渊源的电影供上殿堂,于是对电影艺术本源的坚持似乎就成了这个不光彩的商业社会中过分敏感的高贵心灵的唯一象征。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PvNNiboyDibuQmPeNEibkicXx1OMad7Acd7k03PvgVsYn5XvTUYnibhDCIQ/0?wx_fmt=jpeg


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分界的确存在,但是应该给予二者同样的尊重。中国电影工作者从《英雄》开始,拍了十几年的商业片,但大部分都被观众斥为“烂片”,所谓“烂片”大概是失败的商业片吧,当然也包括一小部分平庸的文艺片。“烂片”的反义词是好电影,好电影不是特指文艺片,不然大部分人记忆深处的经典港片都要被淘汰出局。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HxXUsSAzpwW6bkhVpOZib9hibN4iaKII2xv9ichMmibMRMYM59s2ZrLploQ/0?wx_fmt=jpeg


所谓商业片的“商业”二字,不单单是一厢情愿地讨好观众,娱乐至上,它凝聚了一种非常高水准的专业度,最大限度调动最广泛人群的参与度,“凝聚共识”和“最大公约数”是商业片的不二法门,它需要对人性、社会心理、创作规律、传播规律有深度钻研。从这个角度看,2015年,中国电影终于“商业”了,而之前的中国式商业大片更像是一种夸张的形式美学。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QrcyoosK65B1e7T6pam31ic36iajaibPUpWmaFMm27xe0VAgO7TcibmKaw/0?wx_fmt=jpeg


一位好莱坞大制片厂高管指出“尽管我们从事高端娱乐活动,但我们依然置身于创新之中,唯有创新才是我们所要诠释的主要主题。有人跟我说,创新仅仅体现在艺术而不在娱乐上,我觉得这种想法未免太过于狂妄自大、矫揉造作,实属典型的欧式思维”。其实即便是有艺术片创作传统的欧洲,观众依然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狂热消费者。给商业片“平反”并不是唱衰艺术片,只是“烂片”不是商业片的必然之路,只是之前的国产片给了人这样的印象。


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中国电影年产量虽然很高(仅次于印度、美国),然而能够进入影院的国产片,仅占年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能够收获较高票房的,只有少数;而能够盈利的,更是少之又少。外国电影从最初的10部分账片发展到现在的60部左右引进片,以数量的弱势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优势。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0hYic7tIS5vFv3uraGVLN4oc8CL6YbQB9hZicINGDISGw8KFWXyKJ8oA/0?wx_fmt=jpeg


配额制对中国电影是一种产业保护措施,但因有限名额限定,优先进入中国市场的都是好莱坞工业制作水准最高水平的电影,长期的浸淫对观众观影趣味造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无疑堆高了普通观众对国产商业片的期待值。当观众对国产电影粗暴地贴上“烂片”的标签时,流露的出的是对国货的极度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用脚投票。而在今年,情况在好转,如果说之前中国电影是在享受好莱坞电影拱起来的市场红利,那么今年中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已经在给市场注入强心剂。


中国观众对“配额制”很有意见,但是不得不说,也和国产商业片“不怎么商业”密切相关,当国产商业片制作水准和口碑上去以后,观众何必舍近求远?更何况2017年配额会有大调整,即便按照40%的增长速度,中国电影市场也会在2017年超过北美的110亿美元。2015年中国观影人次达到12.6亿,人均观影人次接近1,市场远未封顶,面对这样远大的前景,我们需要商业、更商业的电影来充盈市场,它们从何处来?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fu5ROicuFEAVkOufzd11qDplpFLxNjrulzHMmAsQnxMiae2VsLCib7BnsdPCGwibS7sPA0icZwT4PWZw/0?wx_fmt=jpeg


任何社会转型、大变革时期都是文艺的黄金时代。中国正从一个传统社会过渡到一个现代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使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管调整中,人们的价值观、心理状态都在转型中动荡、变化,现实生活本身提供了比任何戏剧都更富戏剧性的素材,也提供了比任何故事更具故事性的传奇。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不仅仅需要好莱坞式的白日梦,更需要电影这面镜子来反映心灵的变异和世界的变迁,通过电影来与同样处于转型时期的其他人分享苦难、迷惘、快乐、渴望,通过电影来理解、面对、解释眼前遭遇的现实。可以说主场优势——更加直接连通观众对现实的体验,是中国电影对战好莱坞的绝对长板,也是中国商业片拓展深度所在。


【文/杨文山】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v4n1c918rnMiaHtqpkTKSTLerY1tepD3plypbjvOF9UXWu5C2d3zkQcZX9paI355pDUsibfOOJoLg/0?wx_fmt=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