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敏捷:电视剧创作,思想内涵何以成耻
近来,电视剧行业热点频出,原创与IP之争、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博弈、电视台年度收视排名竞争白热化…大家众说纷坛。行业独立观察者绝对敏捷仍然秉持一贯的敏感和尖锐,就电视剧剧本创作,市场属性以及被资本挟持的影视业该往何处发展,发表了诸多看法。且看下文。
电视剧行业几次最大的恶性事件,视频网站暴涨版权费,一剧四星,定制,一剧两星,溢价、并购、IPO、上市,颜值,IP,资本,收视对赌等等,政策限制就不说了。导致今天许多优秀制作人都感受得到的寒冬,一个占据老百姓大量时间的文化产品行业,在核心竞争力上没有进步,却在龌龊处打得火热都成了商人。
从影视圈流行一个叫“挨屁”的词之后,似乎正经编剧一下都失去了创作重心,都要仰望浩如烟海的网文一样。网文因为渠道和受众特点,实际上经得起推敲或者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凤毛麟角,可是许多人因此却身价倍涨,我不知道当初推动这个名词的人是否分了一杯羹,对行业的伤害已经形成。
稀薄的情节以及盲目的事件累积是当下很多电视剧的通病,编、导、演完全像在梦游一样,甚至一度成为意识流统治市场的趋势,这不是谁的错,而是市场突然失去方向后的一种浅表性释放,只是这释放时间有点长,在大公司和数据造假的推托下竟然成为了主流,加上爆炒小鲜肉、玛丽苏,一时间思想内涵竟然成耻!
电视剧的创作是否需要高级的艺术符号和高级的审美心理?我的答案是需要的。那些贬低电视剧,认为观众文化水平有限而看不懂,认为高级点深入点就会失去观众,认为流行文化才是抓住观众眼球的法宝,认为扭曲的社会价值观才是当下的王道,这些人都是短视和文化传承的罪人,举世公认的就没有普通人不懂的。
剧本既是复杂工程又是简单工程,有人可以任意拆解剧本,甚至拼接重新组装都轻而易举,这样的人一般都是高手,他的逻辑思维和工程思维都是一流。有人看剧本永远是一团麻,找不到重点又能挑出各种问题,说完他自己可能都忘,他说的越复杂可能他越不懂得剧本。有时剧本问题就是几句话,不过改起来翻天覆地。
人物特性不能在想象中,必须落实在事件上,体现人物的每一个特性都要有足够的事件作支撑,否则就是塑造失败,有人说我已经用某个细节交待过了呀!不行,重要的事情还必须讲三遍呢,你难道用一个稍纵即逝的细节就可以完成戏剧任务吗?为啥有的人物小传很好,而剧本却不能全意到达,就是事件不够!
在剧本形成过程中,事件交织和人物交织是优先考量的事情,然后才是台词儿,许多剧不合格首先一般输在事件的起始阶段,输在人物带着什么样的事件出场上,而不会是台词儿上,谋划事件要依托人物特性,塑造人物要创造有力的事件群落,看似简单的关系,却是编剧水准的试金石,有了这,再加上台词功力准成!
表演的最高级形式不是激烈的台词对抗,而是心理对抗,但是在电视剧中又必须用台词来表达,这就要求编剧在台词写作时怎样把心理对抗的部分带出来,这需要很深的功力,也必须有很强的该种创作意识,演员在表演当中是否把台词和潜台词全部诠释到位,就是区隔表演能力的标准,导演掌握的分寸也同样道理!
收视率的首要保证是平台,次要保证是公司实力和野心,第三是违法的力度,第四才是电视剧本身的力量,而在有些平台上,作品本身的力量体现是微乎其微的,而在某些公司眼里,作品本身的力量是比例不高的。我们不要被蔓延的繁华遮蔽双眼,或许我们看不到正能量和龌龊下的真实,不过这就是生活,亦正亦邪!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是,成功的人为了梦想和理想勇敢地迈开脚步,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追逐奔跑打拼,经历失败而不馁。而失败的人是每天怀揣着梦想和理想在幻想,既怨天尤人又叹天下不公生不逢时,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事无成寒酸老去。
这个世界掌握在有权和有钱人手里,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但是如果因此认为真理也掌握在他们手里,那这个社会就已经是道德和良知泯灭的沙漠,无论它现在看起来多么繁荣昌盛,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除非你甘愿当看似光鲜的奴隶。
【文/绝对敏捷】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https://mmbiz.qlogo.cn/mmbiz/rY5tD4KAtGdv4n1c918rnMiaHtqpkTKSTLerY1tepD3plypbjvOF9UXWu5C2d3zkQcZX9paI355pDUsibfOOJoLg/0?wx_fmt=jpeg长按二维码关注“影艺独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