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真田幸村,真田幸隆之孙,真田昌幸之子。真田幸村原名真田信繁,日本战国时期名将,因为在两次大阪之战中的亮眼表现,真田幸村被誉为“日本战国第一兵”,也就是日本战国第一大将的意思。
真田幸村所在的真田家,与德川家康所在的德川家为宿敌,累世互相攻伐。真田家曾为甲斐武田信玄家臣,在武田信玄灭亡以后,真田一族几经流转,最终臣服于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死后的日本,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这种动荡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霸主之战。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九月十五日,德川家康所率领的东军,与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爆发了关原之战。真田幸村的父亲真田昌幸素有智慧,早在本次战争开始前,真田昌幸就把长子真田信幸与次子真田幸村叫到一起,研究真田氏今后的去向。经过讨论,真田昌幸决定,长子真田信幸投奔德川家康的东军,而自己则与次子真田幸村,加入石田三成的西军。这样的话,无论东西两方哪一方获胜,真田家都能得以保全。
在关原之战里,真田昌幸与真田幸村的表现同样不俗。这对父子以一座上田城,拖住了德川秀忠三万余众生力军,使其无法按时赶赴关原主战场,为西军争取了大量的时间。虽然这无法改变关原之战西军最终失败的结局,但他们已经尽力了。
关原之战后,作为失败的一方,石田三成被斩首。真田昌幸与真田幸村原本也要被斩首,是真田信幸拼死求情,才把父亲和弟弟的命保下来,这父子二人最终被流放纪州九度山,住在那里的一个偏远山村之中。真田昌幸最终死在了流放地,临终前,他告诉儿子真田幸村,将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灭了德川家。真田幸村也跪在父亲床前发誓,有朝一日,他必取德川家康与德川秀忠父子人头,使真田家名扬日本。
关原一役后,丰臣家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已无力掌控天下,天下落入德川家康之手。德川家康成立了江户德川幕府,自任征夷大将军,后来又将大将军之位让给了儿子德川秀忠,自任大御所,仍然掌握实权。德川家康一直在找机会,意图将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斩草除根,而“方广寺钟铭事件”,恰好给了德川家康开战的理由。丰臣家整修了京都的方广寺,在寺里的一口大钟上,刻下了“君臣丰乐,国家安康”的八字铭文。德川家康认为,这段铭文字将他的名字分割开来,是针对他本人的蓄意诅咒。以这次事件为导火索,最终爆发了第一次大阪之战(大阪冬之战)。
丰臣秀赖虽然二十岁了,早已成年,但丰臣家的大权,却一直被丰臣秀赖之母,浅井茶茶所把持。这时的丰臣氏,早已不具备独自与德川家决战的实力。故而只能征召那些在历次战争、政治斗争中失败的诸侯以及浪人武士,许以富贵,让他们来为自己效力,抵御德川。在九度山中的真田幸村,也收到了丰臣家的邀请,这邀请让真田幸村热血沸腾,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一天晚上,真田幸村在九度山的小村庄里大宴村民,把所有人都灌醉之后,他带着亲信家臣和儿子真田大助幸昌,悄悄离开九度山,踏上了前往大阪的路。
进入大阪城的真田幸村受到了热烈欢迎,他和后藤基次一起,被丰臣家任命为军师,得以参与军机。真田幸村明白孤城难守的道理,故而他主张出奇兵,可是浅井茶茶认为奇袭野战的办法太过冒险,所以没有采纳。在之后的军事会议上,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都建议,大阪城三面环海,只有南面是平原,所以应当在南面增修城堡,以固城防。这个建议,最终获得了批准。
真田幸村和后藤基次都想负责这个堡垒的修筑工作,两个人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正在二人相持不下之际,大阪城里突然流传起一种谣言来。说真田幸村的哥哥真田信幸效力于德川家,真田幸村之所以一定要主持堡垒工程,是为了在堡垒建成以后,与城外的兄长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大阪城。关键时刻,后藤基次挺身而出。他不仅力斥这种无凭无据的传言,而且还将城堡的修筑权拱手相让,以自己的行动,支持了真田幸村。
经过昼夜不停的数月施工,一座新的军事要塞终于修建完成,真田幸村以自己的姓氏来为它命名,称之为“真田丸”。丸,在日语里是堡垒的意思。真田丸三面皆有壕沟,立有双重栅栏,城上设有望楼和箭楼,每隔一点八米,就有六个火枪眼,可谓形势险峻,固若金汤。
在大阪城里忙着整顿城防的时候,城外的德川幕府军也没闲着。这段时间,德川军已经连续攻下了城外的多个军事据点,完成了对大阪城的合围。在这期间,为了延缓德川军的攻势,真田幸村曾经多次派人行刺德川家康,但均未成功。
很快,德川军就开始了对大阪的进攻,德川家康想到了丰臣秀吉亲手修筑的大阪城会很坚固,但他没想到的是,大阪城居然这样坚固。德川军数日猛攻,先后在大阪城下丢下万余具尸体,却仍然无法破城,其中城南真田丸之下尸体尤多,有两千余具。自此之后,“真田幸村”这个名字,成了德川军士兵最大的恐惧。惨重的伤亡,让德川家康不得不改变战略,由主动进攻,变为围城炮击。一次,德川军的一发炮弹,偶然击中了丰臣秀赖母亲浅井茶茶住所的茶室。浅井茶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她不顾真田幸村等人的激烈反对,决定与德川家康停战议和。德川家康提出了两个条件,如果丰臣家同意,那么德川幕府可以赦免丰臣方面所有参战的浪人武士。两个条件如下,一是丰臣秀赖必须离开大阪,改封领地。二是拆除大阪除主城之外的所有防御工事。对此,丰臣家表示全盘接受。于是德川家康一声令下,日本全国民夫齐聚大阪,把大阪的防御系统拆了个干干净净,就连真田幸村苦心经营的真田丸,也在此次拆迁行动中被夷为平地。不久后,浅井茶茶向德川家康请求,希望儿子丰臣秀赖,可以永远留在大阪。德川家康遂以丰臣家毁约为由,借机发动了第二次大阪之战(大阪夏之战)。
在第一次大阪之战后,真田幸村等人并未离开,虽然德川家康已经赦免了他们,但作为多年的老对手,他们很清楚德川家康的为人。如果离开了大阪,他们很有可能会被秋后算账,如果留在大阪城里抱团儿,活下来的可能显然更大一些。
由于之前和谈的原因,大阪的防御体系已经被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守城是不可能的,要想取胜,就只能出城野战,孤注一掷,拼死一搏。这一次,真田幸村与后藤基次这两位军师,再次在战略上取得了一致,可在战术上,他们又产生了严重分歧。他们都认为应当奇袭德川军,砍下德川家康与德川秀忠的人头,来挽回岌岌可危的局势。但二人对主战场的选择却不尽相同。后藤基次主张,在离大阪城较远的小松山口发起进攻,而真田幸村,则将目光落在了大阪城南的天王山。最终,以浅井茶茶为首的大板决策层,决定采取后藤基次的方案。以后藤基次为前军,前往小松山口埋伏,真田幸村与毛利胜永作为后军,负责接应。不料第二天清晨天降大雾,真田幸村与毛利胜永二部军马,都在雾中迷路了,三路人马,只有后藤基次按时到达了小松山口。后藤基础次孤军奋战,等到毛利胜永与真田幸村先后赶到,后藤基次早已战死多时。正在收拢后藤败兵的真田幸村,不慎与德川军片仓重冈的骑马铁炮队狭路相逢,经过血战,真田幸村将之击退数百米,但自身也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回大阪城。撤退之时,真田幸村一人横刀立马,亲自断后,十余万德川军竟然无一人追击,真田丸之战的惨烈阴影,还留在这些人的脑海深处。见此情景,真田幸村留下一句“关东雄兵百万,竟无一人是好汉”的豪言壮语后,策马而去。
后藤基次的死,标志着小松山口奇袭计划的完全失败。现在,丰臣军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真田幸村的天王寺决战计划上了。面对众人期盼的目光,真田幸村提出了自己的最后作战方案。天王寺一战,丰臣军必须全力攻破德川军最初的防线,而后由丰臣秀赖率近卫亲兵,直取德川家康中军,再由明石全登率军,从德川家康背后包抄。两面夹击,争取砍下德川家康首级。真田幸村的计划,得到了毛利胜永等丰臣军将领们的一致支持。真田幸村的一个首要作战条件是,丰秀赖必须亲征,而丰臣秀赖的母亲浅井茶茶,也答应秀赖一定会出现在两军阵前。在德川方的军阵中,有不少丰臣秀吉的旧部,而丰臣秀赖又是丰臣秀吉的独子,是丰臣家的法定继承人。如果丰臣秀赖能够带着丰臣秀吉的金葫芦帅旗出现在军前,无疑可以鼓舞丰臣一方的士气,而动摇德川军心。真田幸村之所以一定要丰臣秀赖亲征,也是这个原因。
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五月七日,五万丰臣军与十五万德川军,在大阪城南的天王寺与冈山口一带,开始了最后的决战。
大战初始,真田幸村按兵不动,他在等大阪方面丰臣秀赖的消息可他等了许久,等来的却是丰臣秀赖拒绝出征。真田幸村知道,丰臣秀赖的母亲浅井茶茶,又一次出尔反尔了。稍后,真田幸村又接到禀报,说原本应该奇袭德川家康后方的明石全登所部,下落不明。最终,真田幸村还是决定按原计划执行。他拔出配刀向前一挥,率领所部数千骑兵冲入敌阵,他的目标,是德川家康的首级。真田幸村的骑兵骁勇善战,衣甲、旗帜皆赤色,深得武田信玄“风火山林”的真传。霎时间,如一条火龙纵横德川军阵。
就在真田幸村发起冲锋的时候,丰臣军先锋毛利胜永,已突破德川军第一道防线,趁此良机,真田幸村便欲竟取德川家康中军,不料却为德川军中松平忠直所阻。真田军红衣红甲,松平军黑衣黑甲,红黑纠缠,看上去就仿佛二龙相斗一般,场景颇为壮观。在松平军的背后,就是德川家康的中军。为了尽快摆脱松平军,真田幸村派出忍者散布谣言,说浅野军已经倒向了丰臣家。德川军中的后备军是浅野军,浅野家是丰臣秀吉正妻宁宁的娘家,与丰臣家渊源颇深,所以真田幸村才会如此用计。恰巧此时,浅野军见前方战事吃紧,正向今宫方向移动,真田幸木村的谣言仿佛已经被证实,松平军顿时惊溃。德川家康不得不派出中军的部分近卫,去帮松平忠直收拾局面,而在此之前,德川中军已经经历过一次分兵,分出去的那些兵马,被派去抵挡毛利胜永了。德川家康原本一万五千人的中军大营,现在只剩下数千人,而且这几千人里,大部分都是未经战阵的贵公子。真田幸村乘松平军慌乱之际,直入德川中军,德川中军里的那些花架子武士,一见真田幸村杀来,慌忙各自逃命,真田幸村一度杀到了德川家康近前,逼得德川家康险些切腹自尽。后来在手下人劝阻之下,德川家康才放倒了帅旗,仓皇后撤。也正是由于德川家康放倒了帅旗,所以真田幸村,以及随后赶来的毛利胜永等丰臣诸将,才一时没能找到他的准确位置。而后幕府各军听闻德川家康有难,纷纷赶来支援,最后,真田幸村力战身亡,毛利胜永败回大阪城内。
真田幸村死后次日,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五月八日正午,大阪城被德川军攻陷,毛利胜永巷战而死,丰臣秀赖与其母浅井茶茶率一众丰臣家臣,切腹自尽于米仓之内,真田幸村之子真田大助幸昌,也在其中。丰臣秀赖独子,年仅数岁的丰臣国松,被德川军搜出斩首。曾经统治日本全国的丰臣家,就此烟消云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德川家康最后的对手,根本不是大阪城内的丰臣家,而是大阪城内的真田幸村。真田幸村先以真田丸,给了德川家康迎头一击,而后又有天王寺之战纵马冲阵,几乎阵斩德川家康。在我看来,真田幸村是整个日本战国时代的最后一位武士,他用自己的生命,为那个慷慨激昂的日本战国,画上了一个悲壮而豪迈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