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军不许见白头——高长恭

(2022-06-01 11:48:02)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将军不许见白头——高长恭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本名高肃,字长恭,生母不详,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之子。高长恭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他不仅深通兵法,百战百胜,而且长得温润如玉,妥妥的美男子一个。甚至因为长相太过柔美,对敌人起不到震慑作用,高长恭每次上阵杀敌,都要戴上青面獠牙的恶鬼面具。


高家自高长恭的祖父高欢起,世代为东魏权臣,一直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到高长恭的父亲高澄这里,经过高欢与高澄父子两代人的辛苦经营,接受东魏的“禅让”,从而称帝建国,已经是瓜熟蒂之事。不料高澄竟在登基称帝前夕,意外遇刺身亡。高澄死后,其弟高洋继位,并于不久之后取代东魏,建立北齐,是为北齐文宣帝。


高长恭的政治生涯,是从他十六岁那年开始的。那一年,十六岁岁的高长恭,被叔父高洋授予通直散骑侍郎的官职,开始参与朝政。此后的高长恭历任地方,颇有政声,在朝廷里有了一定的人望,后被封为乐城县开国公。但真正让高长恭得以青史留名的,还是他在军事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后文宣帝高洋酗酒而死,高阳之子高殷继位,大封宗室,高长恭因此被册封为兰陵王。高殷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就被自己两个叔叔常山王高演、长广王高湛的政变给废了,在此之后,北齐皇位由高演、高湛两兄弟先后坐庄。所幸,这两个叔叔对高长恭这个侄子都很不错,不断地提拔重用,加官进爵。在这段时间里,高长恭的仕途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先后担任了中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领军将军等职,并加封巨鹿开国郡公。


北齐武成帝高湛河清三年(公元562年),北周大将杨忠合兵突厥,兴兵二十万攻伐北齐,兵锋直逼并州,被北齐大将段韶率兵力战击退,高长恭也参与了这场战役。一年后,北周再次进攻北齐的洛阳城。洛阳城西北角有一小城,名叫金墉城,金墉城是守卫洛阳的咽喉之地,金墉有失,则洛阳难守。北周数十万大军,把个洛阳围得铁桶一般,北齐援军虽然到达了洛阳周围,却惧怕北周兵势,不敢贸然出战。关键时刻,高长恭身率五百骑兵,杀透重围,直至金墉城下。因为他戴着面具,守城之兵无法分辨是敌是友,最后高长恭自己摘下了面具,城上士兵才用弓箭支援他。军中诸将见兰陵王如此勇烈,顿时备受鼓舞,也纷纷击鼓出战。这番内外夹击之下,北周终于大败,仓皇退兵,丢弃军资无数,洛阳之围遂解,高长恭因功加封尚书令。金墉之战,让高长恭成了北齐军中当之无愧的战神,北齐士兵们甚至创作了专门的战歌来赞颂他,这才有了后来传唱千古的《兰陵王入阵曲》。


此后,高长恭戎马倥偬,又率领齐军将士,先后多次挫败了北周对北齐的攻势,可谓是北齐的定国柱石。有道是功高震主,树大招风。虽说高长恭本人赤胆忠心,但当时的皇帝北齐后主高纬所担心的,不是高长恭想不想造反,而是此时的高长恭,已经有了造反的能力。对于皇帝的心思,高长恭是知道的,所以他才收受贿赂以自污,又听从部下的建议,称病在家不问政事。可就算他如此地谨慎小心,最终也还是没能躲过杀身之祸。一次,皇帝高纬和高长恭闲聊,说起了金墉一战。高纬问高长恭,像那样身先士卒,直冲敌阵,如果出了意外怎么办?高长恭回答,他与高纬同为高家子弟,国事,也就是他们兄弟的家事。自己为家事奔走,不敢爱惜身体。谁知一句“国事即家事”的无心之语,竟在无形中触动了高纬的逆鳞,于是鸩酒一杯,将星西坠。


对于高长恭的死,我心中有千言万语,但想来想去,还是前人的诗说得好——“莫向沙场觅封侯,将军不许见白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