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人,前秦天王苻坚军师,前秦丞相。王猛是苻坚生命的乐章里,一段必不可少的序曲。统一北方,使百姓免遭战乱之苦,这一切的执行者是苻坚,而在幕后为苻坚规划这幅蓝图的,则正是王猛。
王猛幼时家贫,以贩卖畚箕为生,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手不释卷,饱览群书。王猛卖畚箕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老者。这老人见王猛气度不凡,知他久后必成大器,故而出了十倍的价钱,买走了王猛所有的畚箕。
王猛为人深沉刚毅,并且很擅于审时度势。他曾被后赵徐统赏识,也曾和东晋桓温“扪虱而谈”,二者都有意将王猛招致麾下。但王猛认为后赵施政残暴,东晋朝廷为世族所踞,且桓温又有篡逆之心,所以全都婉拒了。他隐居华阴山,用两道深邃的目光,寻觅着自己心中的明主,直到他遇到了苻坚。
当时的前秦皇帝苻生,性格残忍多疑,以杀人虐民为常,对苻坚也多有猜忌。苻坚为自保,想要除掉苻生,但因为惧怕失败,所以迟迟不敢行动。后来在王猛的谋划下,苻坚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苻生。苻坚自此登上帝位,成了后来赫赫有名的前秦天王,而王猛也以“从龙之功”,成了此后十几年里,苻坚最为信任的心腹之臣。
王猛独获帝宠,自然会让前秦的元老功臣们心生不快。老臣樊世,就曾经多次公开羞辱王猛,结果被苻坚借故杀死,其余反对王猛的人,也大多被贬谪、罢斥。久而久之,朝堂上,也就没有人再敢轻视王猛了。
京城长安及附近州县,主要有两大患。一是地方胥吏,目无纲纪,二是王公贵族,横行不法。王猛在长安附近的始平任县令时,曾当众鞭死过一名为非作歹的胥吏头儿。王猛为京兆尹时,苻坚的舅舅强德,在长安城里酗酒行凶,欺男霸女,王猛斩之。即使有苻坚的特赦圣旨,也没能保住舅舅的命。这两件事发生后,前秦官民方才知道国家法度。当时的前秦,实行的是“胡、汉分治”政策。王猛在掌权时,废除了这一制度,对生活在前秦土地上的胡人和汉人都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此外,王猛还“劝农桑,立学校”。一时间,前秦在他的治理下,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除却政治上的大刀阔斧,王猛在军事上也颇有建树。当时,以废帝苻生之弟苻柳为首的五位前秦宗室王公,都曾起兵叛乱,史称“五公之乱”。王猛挂帅,次第平之。十年光阴里,王猛统军南征北战,攻东晋,败前凉,灭前燕,为前秦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猛最为出名的事迹,大概还要数那条精妙绝伦的“金刀计”了。前燕吴王慕容垂骁勇善战,却饱受猜忌,故而投奔前秦,苻坚厚待之。王猛看出了慕容垂心有大志,终非居人下者,因而劝苻坚早些杀掉他,以绝后患。苻坚认为慕容垂慕义来归,杀之不义,所以没有听从王猛的建议。王猛对此忧心如焚,思索再三,决定独自行动,先斩后奏。王猛为将伐燕时,曾以慕容垂之子慕容令为向导,出任参军。在大军出发前夜,王猛特意前去慕容垂府里拜访,与他告别,又索取慕容垂随身物品,说要做个念想,睹物思人。慕容垂不知是计,慨然解下腰间金刀相赠,那时的慕容垂还不知道,正是这把金刀,要了儿子的命。王猛得了金刀,又以重金买通慕容垂心腹之人,让此人以慕容垂的名义,给其子慕容令送信。信上说慕容垂思念燕国,将要东归,教容令也早做打算。慕容令在信使手中,看见了父亲的金刀,确信了信是慕容垂所写,于是叛秦归燕。王猛趁热打铁,上疏苻坚,言慕容令反叛。慕容垂得到消息,只好连夜出走,被苻坚追还,慕容垂回到长安后,苻坚还是像从前一样厚待他。慕容令回到燕国以后, 受到冷落,最后造反被杀。王猛没有看错慕容垂,淝水之战以后,苻坚一蹶不振,慕容垂确实反了。
前秦建元十一年(公元375年)七月,王猛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长安。临终之时,王猛留下遗言,说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上下一心,而前秦有很多投降的亡国贵族,这些人全都心怀鬼胎。所以他告诫苻坚,一定要与东晋和睦相处,千万不要盲目对东晋用兵。要逐步铲除那些怀有异心的流亡贵族,以清除隐患,稳定国家的根基,然后才能考虑统一全国的事情。从后面时局的发展来看,王猛的话可谓真知灼见,但可惜的是,这两条建议,苻坚一条都没有听进去。苻坚既没有杀慕容垂等人,又大举南征,企图一战灭东晋,最终有了淝水之败。
王猛其人腹有韬略,明谋擅断。苻坚得一王猛,便可称雄北方,甚至一度有希望一统天下,失一王猛,便致四面楚歌,身死国灭。夫王猛以布衣之身而为相,以一身之生死,决一国之兴亡,丈夫至此,可谓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