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寻梅听风
寻梅听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05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纯贞君子——张华

(2022-06-07 07:36:33)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纯贞君子——张华

张华,字茂先,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开国名臣。张华其人,无论是在西晋初期的政治舞台上,还是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继晋文帝司马昭灭蜀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又采纳镇南大将军杜预的建议,有灭吴之心。奈何除时任中书令、散骑常侍的张华外,朝内群臣纷纷反对。表示东吴立国数十年,目前实力虽然已经不如西晋,但是依旧很强,何况吴地险阻,胜负难料。他们认为,此时不是伐吴的最佳时机。众人的异议,让司马炎又犯了优柔犹豫的老毛病,迟迟未能下一决断。可杜预身在荆州前线,他明白机不可失,于是先后给司马炎上了三道奏疏,阐述了倘若此时出兵,必能灭吴的道理。在杜预上第三道奏疏的时候,张华正在和司马炎下棋,司马炎和他讨论这件事。张华激动地推开棋盘站起身来,向司马炎痛陈伐吴之利,促使司马炎最终下定决心,起兵伐吴。而此次出兵,也果然如张华所料的那样,获得了成功,张华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一斑。事后,张华以定策之功,得封广武县侯,食邑万户。


后来,张华因为支持齐王司马攸,触怒了晋武帝司马炎,因而被外调为幽州都督。张华在幽州镇抚得宜,深得夷汉之心,二十多个塞外的少数民族部落,在他的感召下相继归附。他治下的幽州粮食丰足,祥和安宁,无烽火之苦,幽州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


晋惠帝继位后,皇后贾南风把持朝政。她认为张华忠诚可靠,于是对张华委以宰辅之任,凡军国大事,多付张华裁决。此时,西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张华辅政数年,宵衣旰食,弥补缺漏,因为有张华在的缘故,所以天下仍然太平安静。


公元二百九十九年,贾南风不从张华劝谏,废惠帝太子司马遹,并将其毒杀。太子贤德,素有人心,贾后此举,招致司马氏皇族公愤。野心勃勃的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名,发动政变废黜贾后,此后司马伦总领朝政。而张华因为与司马伦及其亲信孙秀有旧怨,被二人借机杀害。可怜一代元勋名臣,却丧于小人之手,就此身故,终年,六十八岁。


张华聪慧过人,凡天地古今各事,诸子百家学说,无所不晓,被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叹为王佐之才。相传,就连有千年道行的狐狸,也因为仰慕张华的学识,上门去找张华讨论学问。这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据此却可见张华学识之盛。他的《博物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志怪小说之一,其中记载的天河织女的传闻,是迄今为止,关于牛郎织女故事最早的原始资料。


有人说,张华在贾南风时期,上不能为国除奸,中不能隐退泉林,下不能死于道义,反而与贾南风同流合污。这是恋栈权位,是德行有亏的表现。可就当时那个情况,如果没有他呕心沥血百般周旋,西晋又怎会得那数年的太平,这天下的万民苍生,又不知要死多少。张华之所以不离开中枢,不是因为富贵权势,他是不想看天下大乱,不想看生灵涂炭。他的愿望,是海晏河清,是社稷安定。了解了张华的生平,不得不说,在有些时候,活着比死了难啊。也许后世的道学家们有一万个理由去谴责张华,但西晋的百姓会感谢他。西晋张茂先,纯贞君子,宽厚育民,千载之下,功德荫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