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史海闲话 |
很久以前,那时我还很小,还是看小人儿书的年纪。小人儿书告诉我,上古的世界是和平而美好的,在那个时候,权利交接并没有血腥与阴谋,只有温馨的禅让。尧老了之后,把天下让给贤明的舜,舜老了,又把天下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长大后,在课本儿上,包括各种资料上,看到的也是这么个情况。由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古”这个词,在我脑子里一直代表着十分美好的意境。它意味着和风细雨,意味着路不拾遗,意味着万民和睦。
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一本书,然后我的世界观就彻底崩塌了。这本书的名字叫《竹书纪年》,在它上面,我发现了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记载。从《竹书纪年》的描述来看,舜接掌天下,其实根本不是尧的意愿。舜作为尧的女婿,竟然在自己的岳父尧年老的时候,悍然发动政变夺取权力。舜不仅囚禁了尧帝,还隔绝了尧与丹朱父子,不让他们见面,以此来保证自己能顺利篡权。最终,他的目的达到了。
正所谓“孤证不立”,为了洗洗眼睛,也为了把我的世界观拉回来,我开始寻找有关这件事的其他记载。然而出我所料的是,《史记》上竟然也有相似的记载。《史记》的《五帝本纪》中说,在舜有一次开朝会的时候,以禹为首的“治水党”,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指责舜不能分辨人的善恶,不能保护万民。《史记》上说,舜最后在南巡途中于苍梧去世。“南巡”,很有可能只是比较含蓄的说辞,结合《五帝本纪》中的说法,舜极有可能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以后,被禹流放而死的。
这下,我的世界观是彻底拉不回来了。如果说《竹书纪年》还不能够作为正史的话,那《史记》的权威性,应该足够了吧。
除了在史书上留下的这些痕迹以外,在《韩非子》里也有“舜逼尧”、“禹逼舜”等语,李白的诗中也有“尧幽囚”、“舜野死”之类的话。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禅让”二字,只不过是后人出于自身需要,为我们编织的一个政治童话而已。
仔细想想,在中华民族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哪一次权力的传承不是弥漫着杀戮与鲜血。事实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童话,我们所看到的“童话”,从本质上来说也不是什么童话,只是前人想让我们相信它是个童话罢了。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看到的,从来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呈现在我们眼中的历史,不过是经人打扮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