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

(2022-03-24 08:41:2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

《祭侄文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最为知名的作品,它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北宋苏轼的《 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然而,在这份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还有着一个荡气回肠,慷慨悲凉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七五年十一月,大唐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十五万反唐。安禄山所部兵马,皆唐军北部边防精锐,而在他起兵的时候,内地军民均已数十年不见兵戈,故而措手不及,安军兵锋所向的河北诸郡县多有陷落。颜真卿与其堂兄颜杲卿此时便在河北任职,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兄弟二人见守御不及,于是皆诈降安禄山,安禄山大喜,命其各守旧职。安禄山刚刚南去,颜氏兄弟马上反正,传檄河北, 为国讨逆。河北十七郡本已降顺安禄山,至此纷纷斩杀安禄山派来的部将,响应二颜。安禄山听闻后院起火,怒不可遏,随即派史思明统诸将复攻河北,诸郡又被攻陷,其中就包括颜杲卿所在的常山郡。在这种情况下,颜真卿的平原郡后来也逐渐难以支撑,颜真卿不得不弃城北走凤翔,去投奔唐肃宗李亨。

颜杲卿在常山城陷后被俘,安禄山见到他之后,指责他忘恩负义,说自己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况且从前他还是自己的下属,是自己把他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质问他为什么要背叛自己。颜杲卿闻言怒斥安禄山道:“你不也是天子的大臣吗?皇帝有哪里亏待过你吗?我家世受大唐厚恩,我当官当的也是大唐的官,跟你有什么关系!我恨不能为国杀你,今日只求一死,何必多言!”安禄山恼羞成怒,命人将颜杲卿凌迟处死。颜杲卿至死,犹然痛骂安禄山不绝,甚至被割了舌头,也不曾住口。文天祥《正气歌》中有“为颜常山舌”一语,指的便是颜杲卿骂安禄山的事。随后,颜杲卿的家人,也尽皆遇害。

后来,颜真卿四处寻找颜杲卿及其家人的尸骨,可是找了半天,也只找到颜杲卿之子颜季明的一块头盖骨。颜真卿见到侄子的遗骨,悲痛欲绝,他不仅好生安葬了这块头骨,并且还为侄子写下了祭文。这篇祭文,就是大名鼎鼎的《祭侄文稿》。

不可否认,《祭侄文稿》之所以名扬后世,确有其艺术价值的作用,毕竟谁都知道,颜真卿的书法是一流的。但我认为,这件东西本身除了可观的艺术价值之外,还蕴含着更有意义的东西,它是忠臣血,是民族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