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河的思想

(2024-11-27 09:01:22)
标签:

杂谈

  
     家乡有条河,发源于魏巍的终南山脉,和众多的秦岭北麓的峪岔一样,从深山峻岭里间或以隐形小溪蜿蜒而行,不时又奋不顾身地扯出一道白练越级而下,或者又在崎岖狭隘的涧石间咆哮奔腾。等出了深山,遇见山外的平畴旷野,却一改往日的狂狷不羁,以欢快的、舒缓的,抑或是温柔缠绵地拥抱着新的所在。家乡的这条河就是汤峪河,众多的终南山下的河流之一,普普通通,却是我们儿时的主要乐园,也算是我们家乡的母亲河吧。
       儿时的汤峪河,水很多,除了严冬时节,几乎很少断流;水也很清,是那种带着大山里晶莹冰雪气质和甘洌清甜味道的水。在夏天和秋天降雨比较集中的时候,汤峪河也经常一改往日的沉静温和,出山的洪流裹挟着滚石、圆木、树枝灌木等一应而下,不仅淹没列石(平时过河踩沿的路石),也可能把列石冲得无踪无影。河两边的交通中断,上学的孩子便要绕到山口有大桥的地方,只是那个地方太远了太费时间,他们便要停几天课,登水位稍微下去一些,大人背着可以过河的时候,再战战兢兢地渡河。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叫“发洪水”。大人们带着无知又无畏的我们,站在河边看着咆哮的河水,一边感叹着大自然的霸悍,呵斥恐吓着我们这些毛孩子,叨叨着“看你以后还敢耍水不”,一边又顺手拽住些树枝木头,好像“发洪财”就是从这里来的吧。再风调雨顺的年份,汤峪河的水不大不小,小孩子能蹦蹦跳跳地过来过去,正常的生产有序过往,河东边是我们村的一大片生机勃勃稻田,河岸与稻田之间石大片的石头河滩,河滩中间有勤劳的老人经年累月开出的补丁一样的片地,把大小不一的石头捡拾到一起,层层叠叠堆成或方或圆的石垛,从别的地方运来土壤,铺在满是碎砂石和沙子的片地上,或是种一坨红薯,或土豆,或点几株高粱玉米,不施肥,不浇水,听天由命地收货。
    大约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期前后,政府整治汤峪河道,在我记忆中石规模最大的一次,动用了邻近几个乡力量,我们家里住的是来自金渠公社的民工,感觉有20多人,整个流域感觉有数千人出动。每天浩浩荡荡出工,放炮声、号子声跌宕起伏,汤峪河两岸红旗招展、车轮滚滚,一派满怀信心的“人定胜天”景象。几个月的光景,两道河堤凸显而出,从山口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渭河入口。大家都觉得这条百多年来锁不住的狂野小水龙应该是归于平顺驯服了,从此稻花两岸、安定富足的稼穑光景将长久显现。
       只是,大自然的“想法”和威力从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防了五十年一遇却防不住百年年一遇。其时有限的工程技术、水文经验和人力财力也远不能达到“固若金汤”的理想终极。这种令人充满“安澜无波”喜悦憧憬的境况只保持了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1976年的一场持续百天的降雨天气,把这项浩大宏伟的工程冲得七零八落,是呀,谁能想到持续干旱了十数年的关中西部,何曾有这么长时间的集中降雨。一场接一场的洪水,中间没有喘息的时间,大家眼睁睁地看着付出了血汗代价的河流又几乎被打为“原形”,甚至比原形还要错乱无致。
      小河的水终究要奔向她的归宿,不管不顾地奔跑;遍布河床及两岸的石头似乎还是原来的石头,就连浩劫过后的杂草灌木仍是一副“不知发生了什么”的无辜摸样。冲不开的地方形成新的滩头,薄弱的地方形成新的支流,时而窃窃汇聚,时而分头扬长而去,与瞠目结舌的人类无关。只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规模的整治,却也没有曾经那么大的洪水。河滩上的野花又日复一年地盛开,野韭菜、酸枣刺、刺莓等遍地复苏,旁边村里用来汲水抗旱的大口井,成了我们暑期欢乐无尽的游泳池,还是又一辈勤劳的老人又蚂蚁搬家般地啃出了一片片滩地,种上了听天由命的庄稼。只有我们这些河边长大的人,不时地游荡在河两边,摘野果,剁酸枣刺,打野韭菜,在河里捡拾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又是多年以后,这片荒废的河滩及其周边和一个著名的景区开发紧紧联结,高楼大厦接踵而建,上好的时节游人如织,到了另一个眼花缭乱的年代,人们几乎忘记了曾经还有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河流肯定还在,终南的雪水还要奔向大海。也还是大自然的逻辑,地球变暖?持续干旱?此地不再有持续狂暴的雨水,但偶露峥嵘,也把人工修建的漂流河道损毁得干干净净,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再敢修复。
       岁月如梭,人间沧桑;山河如故,感叹无数。半百已过的我们却在这个时候体味出这条河的“河”生况味,是呀,河是怎么想的,人是怎么想的,河到底接受不接受人的想法,河怎样才能接受河的想法,人怎样才能与河,那怕是一条默默的河想到一起。一阵河风吹来,蓦然惊醒,似觉自己很无趣、很可笑,河怎么会有思想呢?可是,她的“所作所为”分明展露了她的思想呀,你能说一群安守天命、沉默寡言的的人没有想法、没有思想么?在很多情况下,这“沉默的大多数”不像这一条寂寂无名的小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仲秋
后一篇:庵岭身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