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里故事多
| 分类: 国内新闻 |
三只拉杆箱静静地站在墙边,看着它们,就想起那些温暖的岁月。
2005年,十七岁的儿子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虽然算不上名校,却也足以让全家人欣喜。
送儿子上大学成了那时候最令人激动的事。第一次去大城市,第一次踏进大学校园,第一次全家人一起长途旅行……想想这些,就忍不住雀跃了。
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为儿子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做准备。衣服再添置些新的,零碎物品尽量备齐,通讯工具也在计划之中。一切安顿妥帖,就差一只旅行箱了。
在本市最大的综合商场的一角,有一处售卖箱包的。一家人仔细挑选,看看质量,摸摸手感,定定颜色,比比空间,一番认真考量后,我们最终选定了一只深蓝色尼龙布面的大号拉箱。
从此,这只大大的旅行箱伴随儿子外出求学七年。从北方到南方,从大学到研究生。宽大的行李箱中装着满满当当的物品,也装着亲人的殷殷牵挂和沉甸甸的爱。多少次离家,多少次送别,拖着旅行箱的那个坚毅的背影,带着希冀和嘱托,走向广阔的远方。
“越来越好,越来越好”。正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追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每个人都奔跑在追梦的路上。“假期多了,收入高了 ,工作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不知从哪天开始,人们不再因为有事才能外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由愿望变成了现实。
不知不觉间,我和家人也加入了旅行的队伍。记得第一次旅游去的是华东五市,交了团费,旅行社送了一只旅行包,是背包,装的东西多了,实在沉重。况且,团队几十个人一模一样的“装备”,就算写上名字也还是不小心就弄混。所以那次旅行回来就想着买一只自己的旅行箱。
有了第一次购物的经验,这次买箱包就更有目标了。空间大固然好,可也得兼顾携带方便。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出行已经不限于火车,而是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乘坐飞机,随身的旅行箱规格和重量就有要求。此外还有品牌呀,时尚度呀,都在考虑之列。
箱包也有了专卖店,我们这个小城就有好几家。于是又一番精挑细选后,第二只拉杆箱落户我家。这一只箱体面料更讲究,颜色耐看又耐脏。仍旧是大容量,但体型却比第一只轻巧了许多。最大的亮点是下面的四个小轮子都是万向极,比起前一只的两个大轮子,推拉起来更自如更省力。
有了旅行箱,逍遥走四方。这只箱子跟随它的主人游山玩水,“足迹”遍及海陆空,不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还远赴韩国、迪拜、俄罗斯,领略异国风情。小小的旅行箱中载满了新奇、自豪和幸福。
不由想起我的青春岁月。八一年我上师范时候,家里困难,买不起箱子,爹娘就让做木匠的舅舅给打了一只小木箱,漆成绿色,用来存放简单的生活用品。后来,简易的木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各种式样的旅行箱开始走向市场。人们拖着它走南闯北,上学,访问,猎奇揽胜,它成了旅行者出游的必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2年,儿子研究生毕业,又从北京来到江南。十年间努力拼搏,成家立业。小孙子出生后,我们和许许多多的“迁徙”族一样,时常离开熟悉的故土,给远在异乡打拼的儿女帮忙。这就有了第三只旅行箱的加入。
这一次,我们选择了网购。打开淘宝,搜索旅行箱,屏幕上瞬间跳出数不清的商品,琳琅满目,等待挑选。它们也是时代的宠儿,引导潮流。为了买到美观实用的货品,我俩听讲解,看销量,浏览宝贝评价,最终购买了时下最流行的一款
一年年守望相助,一次次南来北往。奔波忙碌中,交融着情感,温暖着生活。两只旅行箱或单兵出征或比肩同行。北方的米面调料带到南方,鼓鼓囊囊挤挤插插,儿子媳妇儿一再关照爸妈,说家里物品丰富,什么都不缺,不要带着受累。何况快递多么方便,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可做父母的,总想把家乡的物产带给孩子们,红枣呀,酥梨呀,糕面莜面呀,还有老院子树上结的花椒呀……箱子里弥散着家乡的味道,也裹挟着浓浓的乡愁。每次提着箱子出门,都纠结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大半辈子活在晋北小城的爹娘,就算身在江南,守着儿孙,也总是免不了思念那黄土高原上的桃杏花、青纱帐……
每一只旅行箱都盛放过一段岁月;每一只旅行箱都讲述着一个故事;每一只旅行箱都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民殷,国富;国富,民强。我和我的祖国一路同行,走在新时代的阳光路上。(李尚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