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和我的上海 |
——写于2022年7月6日晨

上海图书馆座落在淮海中路上,离我的家和我的单位都比较远。以前上海图书馆在人民广场时,我还时常去走走。平时就近在区图书馆借书。新馆搬到淮海中路后,一开始主要去看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展览和听讲座。没有想到我后来会到市有关部门帮助工作,上班地点就在上海图书馆同一条马路上,近在咫尺。我重新办了借书卡,押金1000元。可以借参考外借资料。又嫌借的量太少,帮先生也办了借书卡,又押1000元。我一人拥有2张上海图书馆的专用卡了。
这几年借过多少书,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身体倍儿棒,每次借12本书,提着就走。现在手中尚借有6本书,是为了写论文作为参考书的。一般情况下,我借书都是为了写论文,往往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临时抱佛脚地查找翻阅,真正系统性地阅读很少,也可以说纯粹是为写作而借书。真正为阅读而借书,往往是借旅游书,要出行到哪里,又不熟悉,为外出作准备。或干脆随身携带,边游边看。一句话,我借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派这两种用场。
此外,我经常到上海图书馆查资料,连我北京的好几位朋友都曾请我帮忙查资料,查幻灯片,甚至到徐家汇的市馆的藏书楼去查资料,还真的查到了。为朋友助了一臂之力。上海市图书馆就象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那里的环境,窗明几净,十分安静,去那里是一种享受,喝过咖啡,吃过午餐,巧遇朋友,或与朋友相约相聚,参观展览,观看演出,购买新书,听过讲座。去得最勤快的是综合阅览室、近代史阅览室、借得最多的是参考外借书籍。各种现代化的阅览室、工具室都去过。这里有我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趣事。
昨天7月5日,我又去了上海图书馆,想去归还手中3月所借的6本书。这波疫情一来,3月9日,上海图书馆就临时闭馆了。我借的6本书办了续借手续,是4月14日为最后归还日。疫情一来,无法还书。对我来说是大好事。我是5月底交论文,这些书正好派用场。6月我与先生有事回上海的家,我在网上看到上图仍是3月9日的安民告示,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还书,结果没有开门,书就带回上海的家中,放在家中的茶几上。
前几天我在网上查到上图从6月27日起,部分部门开放。我有事一人回家,想取6本书去还,不料单位又寄来2本书,我背了8本书去上图,没有想到又吃了闭门羹。工作人员告知,估计要到7月9日才能开门,在网上预约好再来。我事先是预约过的,以为人多约不进,不知道居然没有开馆。无可奈何,只得将8本书背回嘉定。临行时依依不舍,我本想还书借书的,没有办法,为上海图书馆又拍了2张新照片,留作纪念。(见题头题尾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