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
——读莫泊桑的《羊脂球》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文章一开头就写了法军的溃败,狼狈不堪的样子,时间选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故事的情节似乎并不复杂,作者讲述了在普鲁士入侵法国时期,一位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与其他九人一起乘一辆六驾马车外出的故事。主要写了他们在旅途中的经历和各自的表现。一路上发生了一些故事。如在旅途中,羊脂球拒不委身于敌军官,同行的贵族和有钱人一开始同仇敌忾,但是当车辆不准通行,触及他们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恨不得绑了羊脂球,送给德军官。羊脂球虽不愿意,但为了大家,只得屈从。过了这一关,但仍在旅途,同车人的态度大变,车上只有羊脂球一人在呜咽哭泣。
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他擅长通过细节来描绘人的外貌。他对羊脂球外貌的描写,堪称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文字。“她身材矮小,浑身圆滾滾的,肥得要流油;手指也肉鼓鼓的,每个关节都像用绳子勒了一圈,犹如一串串短香肠;紧绷的皮肤很光亮,硕大的胸脯隔着衣服高高隆起。……她的脸蛋像鲜红的苹果,又像含苞欲放的芍药;面庞的上部睁着两只顾盼有神的乌黑的眼晴,围着长而密的睫毛,眸子里映着睫毛的倒影;面庞的下部是一张迷人的小嘴儿,滋润得正适合亲吻;嘴里生着两排精致晶莹的牙齿。”这段精彩的描述,把羊脂球的形象描绘得比照片更鲜活、更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她的每一个部位都是那么生动形象,就像她站在您的面前。
莫泊桑笔下的人物都是高度个性化的。每个人的言行都与身份、立场、思想、感情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利用这些恰如其份,不可随意置换的细节,不加评论就能刻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与羊脂球同车的几个人都呼之欲出。德·勃雷维尔伯爵,看上去温文尔雅,坚持要说服羊脂球,实际上是围攻羊脂球的幕后策划者、主持者。两位修女看上去道貌岸然,手拨长串念珠,在围攻羊脂球时,借圣言圣迹,在羊脂球忿然抵抗的心头撕开一个缺口,帮了阴谋者一个大忙。鸟先生的厚颜无耻,也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羊脂球拒不向敌军官妥协旅程一再被推延时,鸟先生“要把这个‘贱货’连手带脚捆起来交给敌人。”莫泊桑对羊脂球同车的九个人,都有生动的刻划,鲜明的对比。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羊脂球的爱国思想、乐于助人的品格使同车的上层人物不能与之相比,反而是丑态毕露。深刻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
我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在外国文学作品选的课文中曾读过莫泊桑的《羊脂球》,时隔一、二十年,当时学习的名家名著诸多,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如今重温这篇名著,由于对莫泊桑的生平事迹加深了了解,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文章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成就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想说的话很多,但就此打住。以此文拋砖引玉,加强与同仁们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