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孙瑞雪老师的书,还是得益于阮园长的推荐。今天我着重就自己读《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中的三个小点儿,跟大家做以分享。
所谓儿童的敏感期,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地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不同的敏感期的出现代表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敏感期一旦消逝就不再回来,而每个孩子的敏感期出现时,孩子的注意力就如同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对特定刺激赋予高度的注意力,对无关事物可能视而不见,所以抓住幼儿的敏感期,给孩子适宜的爱,我们的教育会事半功倍!
一、小班老师要捕捉住孩子的秩序敏感期(1岁6个月—3岁),培养规则意识。
刚入园3-4岁的孩子,古灵精怪,花样百出,又哭又闹,还满院子跑,有时老师也尽量顺从幼儿在家的一切行为习惯,可我今年带小班观察发现,如果这样一旦形成秩序就很难改了!比如我们班上的姚文轩,刚入园,哭闹现象十分严重,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墙,老师抱他他会去抓咬老师。。。。。。后来家长就每天给他带一个零食哄着上学,以至于现在那孩子就养成了习惯,尽管我们天天晨检强调不准携带物品入园,可家长也很无奈地向我们倾诉——没办法呀,不给零食不上学。所以从小班入园开始,老师就要抓住秩序敏感期,帮助我们来完成一日活动流程和常规的训练,并且尽量向自己的目标要求靠拢。比如相互问好,打招呼,不管幼儿怎样,老师身先力行,不厌其烦的重复。比如大小便先报告,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饭后漱口,排队喝水、进区角、玩爬笼,睡觉鞋子摆放整齐、脱下外套折叠放好等等,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漏,顺序都不能被打乱,否则就让他重新来过。这期间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秩序也不要经常改变,直到秩序形成。
二、抓住自我意识敏感期(3-4岁)建立归属感与分享合作意识。
分享一段孩子的对话:
宸:赵月霖清,赵月霖清(宸宸在教室门口大声地喊着。)
刘:你的好朋友来找你啦,快和他一起出去玩儿吧。
清:他现在不是我的好朋友啦。
铭:对对对,我俩是好朋友。
宸:我需要你的帮助,你跟我来吧!
清:不,我们俩现在是好朋友。
宸:我明天给你们俩糖。
铭:不要!
宸:给你们俩带玩具。
清:不要!
宸:哼!坏人白益铭!抢我赵月霖清。
这是孩子的占有敏感期。相信我们一线的老师都有这样一个法宝,孩子违纪了,我们就恐吓他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到某某某班上去。”有过吗?特别奏效是不?这是因为孩子他存在于这个集体后,他就有了归属感,让他去其他班孩子绝对抗议。这个时期孩子还出现‘我的’‘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从开始会说‘我不’‘到打人’咬人‘模仿人’,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有一次,我们班的铭铭飞奔着追权,权抱着皮球边跑喊喊:“分享,分享,老师说了要分享。”然后两个人就抢起了皮球,权边抢边大声喊着:“打你!打你!”我走过去问:“你俩谁先拿到的呀?”权说是他先拿到的,并且表示不愿意分享。明明不满地撅起了嘴巴,更不愿意把抢到手中的皮球还给权。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和《完整的成长》之后,我理解了孩子的行为,这个时期他们表现出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打人咬人的幼儿,我们只需制止他的行为,对幼儿来说,“打你,打死你”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不要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让幼儿学会分享那也要先让幼儿拥有,这个过程是对的,对不愿意分享的幼儿要尊重他的权利,不愿分享与自私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不要强制他的行为或是谴责!这个敏感期要把尊重放在首要位置,老师说话要注重细节,以商量的语气进行,如“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xx,你愿意和好朋友分享吗?”“我们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三、关注空间敏感期(3—4岁),允许孩子自由地探索。
空间敏感期是0—6岁这个年龄段最为突出的,这个时期幼儿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垒高,喜欢钻到大小不同的空间,喜欢攀爬,跑跳,我们就根据这个特性,为幼儿提供大小长短粗细高矮颜色不同的材料,来刺激幼儿的活动欲望,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我们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老师只要准备丰富的材料就可以了,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就让幼儿自由的探索吧!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我认为孙瑞雪老师的基本主张是;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家长、老师要少干预,多理解,使其有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书中大量的案例和孙瑞雪老师对案例的深入点评,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拿班上幼儿或者我家女子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因为每一个敏感期都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孙瑞雪先师的这部著作值得我们大家无数次的翻阅,正如这本书封底上总结的“这是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真正的教育,真正的爱。”
图文:刘莹莹
编辑:时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