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论文:巧用绘本教学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分类: 资源共享 |
《指南》中指出:3-6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幼儿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判断能力等。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宇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适合的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看书,讲讲故事等,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阅读主张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生生互动为主,师生互动为辅,所以必须是手不离本,眼不离图,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魅力在于绘本符合孩子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绘本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孩子在零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逻辑思考、预测推理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一、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材料
选择绘本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大班孩子的审美程度已经发展到完整形象及细节的感受。即“对较为深沉寓意的感知和理解;对形式美特征的感知和理解;对艺术形式审美特征复杂化的追求增加了许多”。因此给大班孩子选择的绘本应当内涵比较深刻,图画风格明显,形式多样。如:《变色的房子》这个故事中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小猪、小鸟等动物,讲述了小猪想给自己的新房子涂上漂亮的颜色争取朋友们意见的过程,让孩子们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特征。内涵比较深刻,图画风格明显,形式多样。很适合大班幼儿阅读。
给中班孩子选择的绘本应当是语言和情节丰富、幽默、富有戏剧性,内容要高于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图画占了很大的比重,妈妈和小兔的对话较多,情节丰富。除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为指导幼儿怎样读绘本启了铺垫作用。
给小班孩子阅读欣赏的绘本应当色彩鲜艳、人物形象鲜明、篇幅较短、情节生动有趣、语言和情节多重复。要求能理解简短故事的情节和儿歌内容。喜欢看图书,会一页一页地阅读书。幼儿可以预测情节发展走向,猜测结局。如:《好饿的毛毛虫》故事语句简单,画面色彩明显,简单的内容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一一对应数量关系,幼儿通过仔细观察、理解画面内容,幼儿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神奇;在阅读过程中幼儿乐意点数,对故事中的数量关系感兴趣。很适合小班幼儿学习。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读本。教师应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选择他们喜欢的读本,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更有利于幼儿理解。而且,绘本读物内容要与幼儿生活的情景相关联。幼儿的心理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与其生活情景紧密相连的事物才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并逐步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有效地绘本教学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在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前,认真解读儿童图画书是教师备课时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精细地解读绘本,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了解作者意图。从而有效地驾驭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能够吸引幼儿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组织幼儿欣赏作品时,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利用声音和表情展示故事,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也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在观察图画书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怎样去观察,让幼儿学会除了观察还要学会认知和探究,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感想与问题。加深对绘本内容的认识。同时锻炼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三、创设生动的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园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楼道、楼梯、墙面等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阅读氛围。除了在墙上做一些精美的故事画面,教师还可以就近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栏及可供自由表达的笔、纸等材料。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还要大量采用幼儿的作品与信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以此激发幼儿阅读的原动力。此外,我们将文字自然地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之中,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文字信息。教师要认真研究创设适合本版孩子特点的环境,形成独特的班级阅读文化。教师还要定期将精心挑选出的一些富有审美情趣和现代意义的精品绘本介绍给孩子。
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性差,制定相宜的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规则的设置与执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幼儿了解规则、理解规则、记忆规则。为了便于幼儿记忆规则,可以将幼儿阅读规则编成儿歌轻松传递给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专注力与坚持性较短,需要成人不断鼓励,并给予孩子时间去“消化”规则,老师不能急于求成。
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提高。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时刻提供正确、规范、清楚的语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言语刺激,确保每个幼儿都有交流的机会;面对幼儿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应以温和、宽松的态度来对待,不仅允许出错,还要教导幼儿之间不要相互嘲笑,使幼儿敢于说话、乐于说话,从而在一个宽松、温馨的气氛中有效促进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图文:周群
编辑:时钰
前一篇:【观察记录】榨果汁
后一篇:【教育随笔】铭铭一日生活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