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和自由》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2017-01-07 06:42:15)
《爱和自由》第一章 <wbr>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爱和自由》第一章 <wbr>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因此当家长们发现有这样一本书能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孩子,给孩子带来幸福时,他们的感激和欣喜便油然而生。

感谢网络时代,随时随地可以获得你想获得的信息。感谢第二书房创办的百城千群万里书香的公益活动,让我有机会通过微课了解到丰富的家庭家育及幼儿教育的相关信息,也是通过这一渠道让我了解到了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和她的教育精神和教育思想,并买她的书《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捕捉儿童敏感期》学习,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像患了职业强迫症一样,不仅向园里的老师,家长推荐,也向有孩子的朋友、同事、熟人推荐。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完整成长,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幸福。

从今天开始分享《爱和自由》这本书。

前言摘录: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被我们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叫做智力。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更确切的说他们不认为儿童有独立的自我,他们积极的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涵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这就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接受这个观念就像要发生一场内在的革命,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应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 人类的幼儿期非常漫长,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幼儿期能有人类这么漫长。说得短一点可能是零到6岁,说的长一点,大概要到12岁。12岁还不能离开母亲,法律上认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龄是18岁。这期间儿童处在一个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帮助儿童成长不是说由成人来塑造儿童的精神。如果那样,人类的整个水准都会下降。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

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婴幼儿早期的发展规律跟有些动物类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将卵产在树杈中间,幼碟刚出生时必须吃特别嫩的叶子,它怎么去吃嫩叶子呢?因为幼蝶对光最敏感,所以他一生下来就向着光线最亮的地方爬过去,那枝头必定是最嫩的叶子。但是当幼蝶开始强壮起来能够吃粗糙的叶子时,他对光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这个过程遵循的是他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让我们看看儿童是如何同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而发展自我的。比如语言,任何一个国度和民族的儿童都能够在这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听到和学会人类的语言,并在头3年中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学会语言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发展绝没有人去专门给他上课。我们不难看出,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与环境的结果。所以心理学家才说儿童三岁前掌握的东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儿童是自我发展的。

在这里可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儿子出生后,他准备把儿子培养成天才。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会几国的语言,6岁的时候,考入中学,10岁上了哈佛大学,16岁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心理学家每一分钟都让他的孩子不断地“吸收”、“吸收”。18岁时,孩子成为英国伦敦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可是他什么都不干,他拒绝任何“知识性”的活动,他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特别高兴,“满腹经纶”对他没有用,事实上“知识”使他非常痛苦。我想如果人只有一个大脑而没有感官,让大脑为这个世界服务,使他成为工具,我们的痛苦可能会很少很多,但我们还有感觉、心理、精神和心灵,我们必须找到我们自己,才不会痛苦。人的发展、人的精神必须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当我们把儿童的自我、知识各分一堆时,一切都被破坏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儿童内在的秘密。迫不及待的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