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师生相聚鹿城---西丰(一)

标签:
回忆感情点滴梦回西丰师生聚会 |
“西丰有山,山不高,有沟,沟不深,一片乌云飘过来,就是一阵雨,云过山头,太阳就露出笑脸,是个旱涝保收的地方”听了食堂段师傅的话,我毅然在毕业去向征询表上,写下了“西丰县”,从此与西丰县的初、高中结缘十七年,直到1985年,人才市场开放,我才跟随老公回到上海青浦。
西丰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西丰,因方位和物产而得名。西丰与吉林东风县交界处有条河,东流水是东丰县,西流水为西丰县。“丰”即物产丰富的意思。西丰县志有诗曰“岁出豆粮千万石,县名不愧曰西丰”看来段师傅的话一点都不假。西丰县境内多山地丘陵,百姓这样形容西丰地貌“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开始,我被分配在初中教语文,并且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家访很有必要,所以西丰县城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记。闻着三尺讲台的墨香,我用汗水浇灌西丰东、西北沟渴望雨露的小苗苗,我用青春,祭奠了西丰的山山水水,而朴实的学生和家长觉得我们这些从大城市来的人,在西丰无依无靠,所以尽他们所能,帮助我们,改善伙食,例如,送给我们肉票、油票、糖票、鸡蛋票等等。要知道在那个经济短缺时代,这些票证比金钱还贵重,每每想起这些,情难忘,不思量,梦中常常泪两行。
2019年5月15日,在西丰国际鹿城宾馆,时隔四十多年,我与我的学生见面了,咋看上去,我愣住了,你们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吗!仔细端详,眉眼间还透着小时候的精气神。是啊,当年走进这个时间大魔盒的少男少女,如今走出魔盒,已步入夕阳。
参加聚会的男同学:付为民,刘志军,曹志江,当年的小不点儿,冬天扫雪很积极,拿着铁锹和土篮,偶尔有点小顽皮,袁庆长着两颗小虎牙,笑起来很可爱,曲勇,运动会上领风骚,拿手项目中长跑,闪电一般划过跑道,在加油声中冲刺,到达终点,张左军很文静,写一手好字,学习用心成绩好,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李长玉,力气大,劳动中专挑重担压。
我们穿越时间隧道,记忆如电影的黑白胶片把我们拽回40多年前,那个只有黑白的年代。你们是73年3月到74年7月在六年五班学习的,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只教你们一年半,后来你们就转到一中去了。而我先后到一中、县高级中学教英语,你们可以算我的开门弟子。
让人难以忘怀的六年五班!喻滨回忆道:那时,我们班学习风气很好,同学们有时会为一道题争论不休,同学之间很团结,各种比赛都不甘落后。
喜欢看你们那一张张稚嫩无邪的脸,看着你们,我回到那个无欲无求,又无知的年代,回到那个不由你选择的年代。
那时的你们素面朝天,稚嫩、纯洁、干净、朴实,是那么真实可爱,我多么想再仔细看看你们,于是聚会后,我在群里提出要征集学生时代的照片的想法,不少同学纷纷上传,尽管有的照片模糊不清,或者破损严重,我还是如获至宝,编辑到文章里。
李杰,爱读书,爱思考,学习好,有主见。现在是六年五班班群的群主,热心为大家服务,很有凝聚力。
后排中间一位是张丽,她是我们班生活委员,工作任劳任怨,朴实直爽,有时还有点倔脾气。这次聚会她跑东跑西,没少张罗。
赵晶,眼角向上,很精神。
程艳秋,十分明显的双眼皮,真怀疑是否拉过双眼皮(开个玩笑,不要介意哦)。
喻滨,学校文艺宣传队骨干成员,唱歌,跳舞,朗诵,主持,样样在行,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异。喻滨说,“我就爱张罗事”,班级里比她小的同学都把她当做姐,有什么事愿意找她商量。喻滨主持本次聚会,风采依旧。
李艳,长得白白净净,不声不响,总是为班级做好事。
胡淑云,热心助人,记得春节我们回上海,她与同学一起来我家,看家护院,从沪返丰后,家里的水管没冻裂,炕烧的热乎乎,那可是零下二十几度的冰冻天气啊。
郝荣娥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学习很努力,成绩很优秀。
肖鹏,胡淑云,孟冬燕,班长杨献秋。
袁庆,活泼,灵动,聪明,学习好,偶尔耍点小把戏,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你那两颗小虎牙可爱极了。40多年过去了,仍旧是个文艺青年,歌,唱得好,诗,颂得好。
这是当年的我,虽然做六年五班的班主任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然而至今我仍能记得班里学生那时的容貌和性格特点,能够叫出大部分人的名字,后来我结婚生子,就很少做这个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了,所以你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孩子们,你们是被岁月蹉跎的一代,豆蔻年华,中学黄金时期,西丰山沟留下你们植树造林的足迹,劳动中挥洒的汗水滴进寇河,河水奔向远方,流出大山,闯荡世界,而你们却被困在这个小山城中,山沟捆绑了你们的双脚,大山阻碍了你们的视线。
记得吗,到南山学农劳动,春天去东北沟,西北沟植树,秋天掰苞米,在学校校园修建中,你们脱下鞋子光脚踩着稻草和泥巴,叉校园围墙,捡豆渣,扫雪,砌炉子,生炉子,本该学知识学文化的年纪,你们承受太多的辛苦劳作,做为老师,现在想想,心疼啊。
如果今天我再站在讲台给你们上课,我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科学文化知识),让你们撬动整个世界,可惜历史不会重来,世界上没有如果。你们吃了那么多的苦,无论多么艰难,你们都能坚守底线,做一个正直的,自食其力的人,真的应了那句话:吃过苦的孩子不会变得太坏。
虽然没有机会上大学,但在社会这所大学里,你们没有蹉跎岁月,正如袁枚在《苔》这首诗写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绽放青春芳香花朵。通过自学,有的同学成为律师,有的当了老师,有的下海经商自创天地,有的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不同岗位上,你们演绎了属于你们这一代人风生水起的人生大戏。
听说六年五班要聚会,同学们从深圳,大连,沈阳,铁岭等地赶到西丰。
聚会前,喻滨和张丽带着刘洋来宾馆看望我,因为刘洋单位晚上为他退休开欢送会,不能参加我们的聚会。
看见刘洋,我想起刘洋爸爸曾帮助我们盖仓房,他拖着受过伤的腿爬上爬下,吩咐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好像他是这个家的主人,我们在西丰时,很多家长以不同的方式帮助过我们。在哪个艰苦的年代,西丰的父老乡亲的温情,温暖着我们,驱走苦寒,生活春意盎然。
同学们迫不及待到我下榻的宾馆看望我,孙淑华长高了,当年上课她坐在第一排,现在比我都高。
肖鹏和我
曾宪红,是孤儿,从小在尼姑庵长大,然而坎坷的经历没有阻挡她成长的脚步。她坐在教室的后排,上课积极发言,声音洪亮,仪态落落大方,喜欢体育运动,阳光少女总能给人带来快乐,把那份苦涩藏在心底。
餐前等待上菜,老同学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
群主李杰宣布,聚会开始,并致辞
喻滨主持
聚会中频频举杯祝福
聚会少不了拍照,“让我们一起与老师拍张照吧”,你能认出她们都是谁吗?
不同组合拍照
张丽,喻宾忙活什么呢?原来分发同学带来的纪念品。群主李杰给每位同学都带来了礼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何况不是鹅毛呢!
张丽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李长青唱“鸿雁”,味道十足,喻宾翩翩起舞,把我们带到了大草原!这时餐已经不重要,更多的是欢乐,聊天交流。曾宪红、李杰分别唱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袁庆声情并茂,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梦见我的老师”。
袁庆献曲一首,“老师,我想你”,唱碎了我的心,同学们,我也很想你们,你们驻进我心里,永远爱你们。
当年的文艺委员喻滨指挥,大家齐唱〈难忘今霄〉,结束了本次聚会。
聚会结束了,但聚会的涟漪一圈圈扩大,张左军感慨万分,他写到“同学,是最平等的一种关系,那个年代,对未来没有憧憬,又没有现在孩子升学高考的压力,没有憧憬,没有梦想,没有压力,自由散养,心就比较快活。 物资的匮乏,连青春期都会延后,文化的贫脊,想象力也受到限制。一切都单纯到了极致,.......,同原始人一样纯粹靠自然规律发育成长,没有任何外在因素的助推和干预。 ⋯ ⋯ ⋯ 等到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六十岁了,便有些惊恐,连自己都不敢相信,退休了。小时候看一个六十岁的人是什么样子?但现实告诉你一切都是真的,你确实就是六十岁了,不是梦境,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同学们,大部分同学已经退休了,年龄小一点的也即将退休了。白驹过隙,岁月不饶人,繁华之后归于平淡,启航退休生活,珍惜退休生活,善待自己,不断学习,适当锻炼,不惆怅,不悲伤,夕阳落下,迎来的是朝阳!这是老师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
最后感谢所有参加聚会的同学,感谢为这次聚会忙里忙外的张丽,喻滨,李杰,谢谢你们,珍惜这次聚会,若干年后,你会更加珍惜。
前一篇:友谊地久天长
后一篇:[转载]再读《我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