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土耳其之行十九)
标签:
蓝色清真寺考古博物馆大巴扎 |
2月14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可惜天公不作美,天阴沉,风大,倍感寒冷。
蓝色清真寺全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始建于1609年奥斯曼帝国时期,是土耳其的国家清真寺,也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该清真寺大殿内壁三分之一高度以上,装饰着伊兹尼克(Izhik)镇烧制的蓝彩釉贴瓷。由于大殿内部在修缮,我们看不到最大穹顶,只能在周边感受它的庄重美丽。
蓝色清真寺的庭院
精美的装饰,金色的古兰经文
隐约可见伊兹尼克(Izhik)镇烧制的蓝彩釉贴瓷
虔诚祷告的信徒
蓝色清真寺大修,蓝色穹顶全遮蔽,宽敞的祷告厅被柱子分割的四分五裂,看过圣索菲亚大教堂,再到这里,真的提不起精神,加之天气阴冷,穿着袜子,走在地毯上,一会功夫,脚冰凉,如果再多呆一会,恐怕腿会抽筋,所以我们匆匆结束了参观。
好大的柱子
,恐怕要十多个人才能围合起来。
晨曦中的蓝色清真寺,我每天晨练都会到这里来,如果七点前到这里,会见到做早祷告的信徒匆匆走进清真寺,而对面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还在晨曦中酣睡,因为它现在只是一个博物馆。
从蓝色清真寺出来,没有走多远,就到了考古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共有三部分:东方博物馆,瓷器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小亚细亚地区最精美的文物。
一进院子就看到了这尊美杜莎头部的石头雕塑。
在楼梯上又一次看到美杜莎,我感觉她像中国的门神,保护一方的安全,震慑一切盗賊。
瓷砖厅内伊斯兰艺术馆中展出的大量伊兹尼克瓷砖和瓷器,非常亮眼,当时的伊兹尼克可以生产出全世界色彩最鲜艳的瓷砖,这些从14世纪中期到17世纪的瓷砖珍品,美轮美奂,精美无比,让人赞叹不已。
花纹细腻
不知是茶壶还是酒壶,可能一套茶具,伊斯兰教不许信徒喝酒的。
摸摸蓝色的瓷砖,光滑如镜。
唯恐错过展品的某个细节。
等边六角形,蜂巢一般的图案,简洁美观整齐。
古代东方博物馆展出了大量的瓷器,贴瓷画,看这头狮子,张着大嘴,威风凛凛。
镇馆之宝是一系列大块的黄蓝相间的琉璃砖,他们曾经被铺设于古代巴比伦的仪仗队行进的街道和伊什塔尔门上,这些琉璃砖描绘了狮子、龙和公牛等现实或神话中存在的动物。
儿子、媳妇去过埃及,他们对木乃伊十分了解,因此成了我们的讲解员。
媳妇介绍说:埃及的木乃伊式的墓葬是分三层的,最外面的一层是时光层,这具木乃伊的时光层已经没有了,我们看到的是她的第二层木棺,不管是石棺、木棺,还是它中间的那一层黄金棺材,全部都是按照她生前的面容来进行雕刻的,我们现在看到棺材上的雕刻就是她生前长的样子。棺材上面的图像都是有含义的,描绘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人死后会通过阴间之门来到阴间。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死如太阳升起和落下,循环往复,所以古埃及人把自己的坟墓建在尼罗河的西岸,因为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这些都是随葬品~木偶小人,古埃及人不会把生前用过的物品带到阴间再使用,会准备一套全新的墓葬品,包含了生前用的所有器具,例如一位法老,他就要准备皇冠、王座、权杖,甚至拖鞋,当然更不能少的就是他随身的仆人。古埃及并没有活人陪葬的习俗,那么他们就通过用木头雕刻的小人来充当自己在阴间的仆人。
在古代珍奇遗产宝库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石棺。
哀伤女子石棺是镇馆之宝。
石棺上的雕刻反映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和经历。
戎马生涯,厮杀疆场,石棺的主人一定是位将军。
这是一个家庭的墓碑,这户人家有两个大人,四个小孩。
考古学博物馆也有大量赫梯出土的浮雕。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见过这幅射杀敌人的浮雕,它出于公元前八世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