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秋古猗园

(2017-12-04 17:22:41)
标签:

旅游

点滴心情

嘉定南翔镇的古猗园,居上海五大古代园林之首(上海五大古代园林分别是:嘉定的古猗园、秋霞圃、上海豫园、松江醉白池、青浦曲水园)。“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后更名“古猗园”。趁着天还没有大冷,我们到古猗园探秋。

一进门,一派祥瑞气象。儿子说,老妈,你站在这里,我给你拍照。我喜欢给别人拍照,也喜欢别人给我拍照,尤其喜欢儿子给我拍照。

有人说,移步换景,这是赞扬景色丰富变化多端。徜徉在古猗园,我们不用移步,只需变换拍摄角度,拍出的照片,景色大不同。儿子后悔没有带单反相机,我们同行旳四人各自用手机狂拍一气。
古猗园深秋的主色调是红绿黄。红的是枫,绿的是竹,黄的是银杏树。红色的枫,云蒸霞蔚,为深秋的萧瑟带来生机和温暖。特别是绿树映衬下的红枫,强烈的对比色,装点秋景,点亮了游人灿烂的心情。没有理由不接纳红枫的热情,游人们纷纷驻足留影,与红枫亲密接触。站在红枫下,感觉真好。


开怀大笑,是什么触动了我的笑点?融入这斑斓秋色,已经没有了自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不与秋色争高低,我输秋色几度红。

http://s15/mw690/006e2hlMzy7gi6QUyfA8e&690

微风轻拂,水面静,倒影清,如果把照片倒过来,竟不知哪边是上,哪边是下。

http://s1/mw690/006e2hlMzy7gi7JwIAof0&690

http://s1/mw690/006e2hlMzy7gicRDSIEc0&690


池塘里的枯荷依然枝干挺直,枯而不哀,蓄势待发,来年春露出尖尖角,七八月份展芳容。

我很喜欢这张枯荷的照片,好像一副水墨画,韵味十足,意境深远。“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儿子,媳妇,在比拼,看看谁拍得照片更好。


顽石斋里展出的灵璧石——河马渡龟,活灵活现,更加神奇的是,敲击灵璧石,它会发出声音。

隔窗观景,景物深幽,富有诗意。你不是摄影家,但你可以用镜头记录美,美景来自内心,内心美,眼睛才能看到美。想起博友在博文中说的一句话:你不是诗人,但可以诗意地生活,如果能够诗意地生活,那你就是诗人。


黄灿灿的银杏树,一扫阴沉的天空,潋滟悦人。心情明亮。

竹山青青,绿竹猗猗,竹径通幽,竹以秀雅和清秀给人淡雅秀美之情,人在其中,悠哉悠哉,悠闲宁静,远离世俗。
葛优躺,朋友评论这是一张最潇洒的抽烟照片。

团团簇簇的红,闪闪烁烁的金,和谐地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乐观、温情,幸福,快乐溢于言表。活多大年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活。红与黄是中国国旗的颜色,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夕阳进行曲。

别开洞天,金黄一片,银杏情无限。

别致古朴的路灯。


替妈妈背包,与爸爸拍照,儿子和老子,血总浓于水。

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主干笔直挺拔,即使在冬季也是那么青翠。我不由想起了郑板桥的诗:“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郁郁葱葱的竹,时刻提醒我们,保持竹的气节,朴素无华,积极向上。园不可无竹,园无竹则不雅,不秀,不逸,不净。
儿子拍的这张照片,视角独特,我非常喜欢。
古猗园的花石路,是用黄石,青石,卵石,缸片,碗片等材料铺成精致的多种花纹和图案。
儿媳妇走在花石路上,美美的。

背影也很倾城。


儿子说,这张照片有点动感,不错。

不到半天时间,我们游览了一部分景点,遗漏很多地方,可是到了吃中饭的时间,我们恋恋不舍走出古猗园。然而古猗园的秋是那么绚丽多彩,像一幅幅油画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还有古猗园亭台楼榭,曲水流觞,荷花池中的普同塔以及依景绕行的花石小路都深深刻在我们心中。

此次游览古猗园,适逢深秋,是唯一的、独特的经历,一切都在变化着,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许我们以后会再访古猗园,但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个古猗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再见了,古猗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