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对小学生心理影响的个案分析
(2017-05-26 11:28:11)一、案例介绍:
上学期我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结识了一个很特殊的孩子——“孙大圣”。“孙大圣”是同学们给小孙同学起的外号,因为他的脾气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一样大,一旦他发起脾气来,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都拿他没办法。无论是老师的批评或是同学的劝说,他都会沉默以对,像雕像一样呆立不动直到他自己消气为止。即使是他没发脾气的时候,我和他的谈话也都是我一个人的独角戏,有时候连点头或者摇头他都不配合。他还很易怒,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他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很紧张,因为他经常性的恶作剧,有时甚至会打骂同学。学习上他十分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对老师的提醒他无动于衷。回家的作业全凭心情,高兴时写上几笔,不高兴时一字不动。
二、案例分析:
1、情绪问题:小孙同学的情绪很不稳定,十分易怒。自我约束力差,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事冲动任性,遇到不顺心的事怨气冲天,满腔怒火。
2、行为问题:小孙同学身上存在着过失行为和自我消极行为。过失行为表现为恶作剧、无理取闹、打架、骂人等。自我消极行为则表现为厌学、自我封闭、自暴自弃。
问题的背后必然有其原因,通过我对小孙同学的详细调查,我认为导致小孙同学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暴力。
通过我与小孙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孙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小孙的父亲工作繁忙,陪伴小孙的时间很少。而小孙的母亲很关注他的学习,但是常常通过打骂小孙的方式来教育他,而小孙性格倔强,越是挨打越不会承认错误,这让小孙母亲更加气愤,手段就更为激烈。有几次小孙是脸上带着伤痕来到学校的。小孙还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妈妈对待弟弟则比较温柔。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会有教育意义,孩子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他们被家长暴力对待,就会学习。把自己受到的压力施加在他人身上,心理就会十分不平衡。儿童因为遭到了家庭暴力,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性格也会变得沉默寡言,变得深沉内向,封闭自己。
由于遭受家庭暴力造成小孙的性格内向、打骂同学等情况,导致同学们普遍疏远他,老师们则因为他的脾气失常后无法处理也对他“敬而远之”。小孙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他得不到关注,所以就用恶作剧、打闹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同时这样的处境也加剧了他情绪的恶化,使他十分容易发怒。而这些行为进一步造成了大家对他的反感,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心理辅导过程:
1、家校合作:由于小孙同学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暴力,所以我首先从他的家庭入手。我将小孙的父母约到了学校,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小孙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帮助他们分析了小孙身上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暴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甚至会扭曲他的性格,影响他的成长。小孙父母没有想到自己看似为了孩子好的严厉管教反而害了孩子。他们表示一定会努力配合我的工作,不再粗暴打骂小孙,而是会多和小孙沟通。在对待小孙和弟弟上也不会像以往一样偏向弟弟。我还向他们推荐了几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此后,我一直保持电话追踪,每三四天就会和小孙父母通电话了解情况。每当小孙和父母发生矛盾时,我都能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小孙和父母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2、多种方式与小孙沟通:由于小孙性格内向,而且对老师有抵抗心理,所以在与他的沟通上我下了不少功夫。起初,我找小孙谈话从不谈学习、也不谈他的日常行为如何。而是与他闲聊,聊一聊他家的小狗、聊一聊他在游戏里的战绩、聊一聊他爱看的小说……小孙从一开始的抗拒转变为侃侃而谈。我再接再厉,送给小孙一条金鱼,并且要求他每天来向我汇报金鱼的情况。这样我们又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以保证我们每天都会有沟通。与此同时,照料金鱼让他学会关爱,对矫正他的暴力行为有所帮助。他在养金鱼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要有耐心、要平和,他不再像从前一样爱发脾气了。在小孙愿意主动和我沟通以后,我开始和他谈一谈他的乱发脾气、他的学习问题,小孙向我吐露心声,他有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教小孙一些控制情绪的办法。比如,我给了他一枚鹅卵石,我告诉他这是“受气蛋”,可以吸收人的坏情绪。当他要发脾气或者不开心时,就可以紧紧握住“受气蛋”,坏情绪就会消失。
3、给小孙更多的表现机会:小孙有得到关注的心理需要,我就为他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课上只要他举手我就提问他,无论他回答的正确与否我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课下指定他为我送作业本、擦黑板。运动会展演班级要出节目,小孙一开始不愿参加。我多次劝说他,我鼓励他说:“你一定可以,老师需要你、同学需要你、班级需要你!”最终小孙答应了。在节目演出结束后,他高兴地对我说:“张老师,下次有节目我还要参加!”
4、发动全班同学:由于小孙同学自身性格的原因和他以往不良的表现,班级的其他同学不爱与他交朋友。在小孙同学有所改观以后,我在班会课上反复强调班级同学应该团结,不应该孤立疏远某位同学。我还找到班级里几位人缘比较好的学生,希望他们帮助小孙融入班集体。由于小孙同学已经有了改变,这几位同学也很热心的帮忙,小孙逐渐融入了班集体,他也交到了几个知心的朋友。
通过以上的种种努力,小孙有了很大转变。乱发脾气的“孙大圣”不见了,能控制情绪的小孙出现了。恶作剧、打骂同学的“孙大圣”不见了,友善待人的小孙出现了。性格孤僻的“孙大圣”不见了,开朗爱笑的小孙出现了。小孙的父母反映小孙在家的表现也改善许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