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肥城市诗词学会
肥城市诗词学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65
  • 关注人气:6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讲义】五律的仄起式

(2017-12-06 22:45:31)
分类: 课堂作业

知识课堂——五律的仄起仄收(7.30

主讲:杨衍忠


一、如有新会员,简要回顾强调一下绝句的基本要求,让新会员将近期作品发到知识课堂群,进行现场交流互动。


二、五律之仄起仄收式


五律诗体简介


五律是律诗的一种,必须合乎格律诗规范。基本要求为: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仄起仄收式的主要特点:


1、第一句第二字为仄声字,第一句尾字不入韵,即第一句尾字与第三、五、七句的尾字一样必须为仄声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从平仄方面讲,一首仄起仄收的五律,即是两首仄起仄收的五绝相叠在一起,其格律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在平仄方面原则上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二、第四字必须严格按照格律要求,律谱标注平声的必须用平声字,标注仄声的必须用仄声字。第一和第三字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用平声或仄声字,但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格律要求,决不可造成“孤平”、“三平调”或“三仄尾”。在此需要特别强调一下,“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这种句子应当视为孤平,应为它没有两个平声字相连。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平仄仄平仄”可不算孤平,但这种说法毕竟存在争议,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有争议的格律句式呢?既然“仄仄平平仄”和“平仄平平仄”没有争议,我们不妨坚持使用之,以使我们的诗句没有任何瑕疵。请大家务必牢记这一点。


4、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例诗:五律•春望(唐)杜甫


(仄)仄仄,平平(韵)。

在,深。


(平)平仄,(仄)仄平(韵)。

  泪,心。


(仄)仄仄,平平(韵)。

  月,家金。


(平)平仄,(仄)仄平(韵)。

  短,  簪。


这首五律有下面几个特点:


1、仄起,因为它首句的第二个字“破”是仄声字;


2、仄收,因为它的第一句的尾字“在”是仄声字,不入韵;


3、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分别对仗,大家可以边读边核对一下;


4、押韵押平声字,一韵到底,没有变韵。


特别说明一下,“簪”与“金”、“心”等现代发音不合韵,但在平水韵中他们属于同一个韵部,诗圣没用错韵脚字。想必古人当时发音是押韵的,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造成今天我们读来有些不协调。建议大家今后写诗,不要再这样用韵,因为读来已经不押韵了,不知道平水韵的会认为所写的这类诗有毛病,毕竟诗是写给大众来读的。


课间交流 古今流觞之和汪宝树、和张继业诗

                                                

课后作业 预习仄起平收式五律一首(自命题)。


二〇一七年八月六日



知识课堂——五律的仄起平收(8.12)


一、新会员将近期作品发至知识课堂群,进行现场交流互动。


二、五律之仄起平收式


五律诗体简介(再次强调) 五律是律诗的一种,必须合乎格律诗规范。基本要求为: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律诗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五律仄起平收式的主要特点:


1、第一句第二字为仄声字,第一句尾字必须入韵,即第一句尾字必须是平声字且必须入韵(但允许押邻韵)。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一韵到底;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从平仄方面讲,一首仄起平收的五律,与仄起仄收的五律仅仅第一句尾字一字之差。其格律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以上律谱的特点:第一句、第四句和第八句完全一样,第二句与第六句完全一样,第三句与第七句完全一样,只有第五句单独一个格式。


五律在平仄方面原则上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二、第四字必须严格按照格律要求,律谱标注平声的必须用平声字,标注仄声的必须用仄声字。第一和第三字可视具体情况选择用平声或仄声字,但要注意句子的整体格律要求,决不可造成“孤平”、“三平调”或“三仄尾”。在此需要再次强调一下,“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仄”这种句子应当视为孤平,因为它没有两个平声字相连。虽然有一种说法认为“平仄仄平仄”可不算孤平,但这种说法毕竟存在争议,我们为什么非要用有争议的格律句式呢?使用正格才能使我们的诗句没有任何瑕疵。请大家务必牢记这一点。


4、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例诗:

五律•观油画《回不去的乡愁》感赋  

文/竹映幽径


(仄)仄 仄 平 平,平 平 仄 仄 平(韵)。

画  笔 写 乡 愁,芳 华 逐 水 流。

(平)平 平 仄 仄,(仄)仄 仄 平 平(韵)。

草  堂 天 色 净, 野  径 鸟 鸣 幽。

(仄)仄 平 平 仄,平 平 仄 仄 平(韵)。

故  土 人 何 处,新 楼 月 几 钩。

(平)平 平 仄 仄,(仄)仄 仄 平 平(韵)。

山  花 红 烂 漫, 羞  对 鬓 边 秋。


五律·老家 和竹映幽径

文/桃源笠叟

墨笔滴乡愁,涓涓诗绪流。

孤舟牵柳静,一径入林幽。

老树新花放,新庐老梦钩。

炊烟邀酒兴,更问几风秋。


这两首五律有下面几个共同特点:

1、仄起,因为它们首句的第二个字“笔”是仄声字;

2、平收,因为它们第一句的尾字“愁”是平声字,押韵;

3、诗的中间两联分别对仗;

4、押韵押平声字,一韵到底,没有变韵。


三、几个相关的概念:


1、唱和:也叫唱酬、酬唱,是千百年来诗人之间相互交往交流的基本方式和至高境界。“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和诗由两首以上组成,第一首是原唱,一般尊为“原玉”,其它的是附和。严格来讲,和诗与原唱内容上也要有关联,比如《红楼梦》中的咏白海棠诗,内容就是一个,写白海棠。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讲究步韵、依韵、用韵。步韵:又称“次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从韵(也叫用韵): 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由此可见,唱和不是诗人之间你给我一首诗,我给你一首诗而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步韵依韵而已。唱和,讲究在形式上用韵统一的基础上,更追求内容上的统一。用同一种艺术形式去写同一事物,表达出不同的认知、见解和情感。


2、挤韵:也称犯韵、冒韵,就是在诗句中不是韵脚处使用同韵的字,读起来让人拗口。例如“玉振蟾声两眼泉,得经龙脉自通天。”的“蟾”字。


3、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例如“云蒙山上两强争,漫漫硝烟隐纵横。鬼谷千年灵圣境,不临此际怎知兵。”的 “境”字。


无论“挤韵”还是“撞韵”,都不像“孤平”“三仄尾”和 “三平调”一样,乃为诗之大忌,能避免则尽力避免,不必要刻意讲究之。


课间交流 自命题五律仄起平收式。

课后作业 五律二首,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各一首(自命题)。


 

二〇一七年八月十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