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五律的平起式
(2017-12-06 22:43:50)分类: 课堂讲义 |
五律的平起仄收
主讲:刘桂清
诗体简介: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五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维、杜甫等。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与七律不同的是,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韵的情况下,依然有首联用对仗的例子。
律诗的主要特点: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一般的来讲,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五律分为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分为四种格式。今天咱们主要讲:
平起式首句不入韵
例诗:五律·蝉路
文/桃源笠叟
(平)平 平 仄 仄,
(仄)仄 仄 平 平。
(仄)仄
循 风 问 历 程。
(平)平
(仄)仄
高
(仄)仄
平 平 仄 仄 平。
长 空 一 梦 鸣。
这首诗是八句四十个字里,除了这最基本的特征,大家可以看到五律有下面几个特点:
1、
2、
3、 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大家可以边读边核对一下;
4、
5、
示例: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律的平起平收(7.16)
诗体简介:
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属于近体诗范畴。律诗发源于南朝,至初唐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五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维、杜甫等,大家可从唐诗中找来细读一下。
诗体格律: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律诗的主要特点: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两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一般的来讲,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
五律分为仄起式和平起式两种,分为四种格式。上次咱们讲了平起仄收,今天咱们主要讲平起平收。
平起式首句入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例诗:
五律·偶感
文/桃源笠叟
平
夕
(仄)仄平 平 仄,
庭
(平)平 平 仄 仄, (仄)仄 仄 平 平。
山
(仄)仄 平 平 仄,
更
2017.4.15
这首诗是八句四十个字,除了这最基本的特征,大家可以看到五律有下面几个特点:
1、平起式,因为它首句的第二个字“游”是平声字;
2、首句入韵,因为它的第一句的末字“园”是平声字;
3、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大家可以边读边核对一下;
4、押韵押平声字,一韵到底,不允许变韵。
5、在格律上,平仄要求非常严格。大家可参照五绝的韵谱来记忆。依然要注意不要孤平、三仄尾、三平调。
6、格律上,大家还可以留意,五律的平起式虽分为平收和仄收,差别只体现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后面四句的格律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