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2015-10-22 07:36:4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论文讲课 |
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商州城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熟练的使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语文教学必须研读新课标,重视年段目标的落实;潜心会文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切入点,重视识字、写字;重视读书,重视在读中学习语言;重视阅读方法、学习策略的渗透与指导;重视文本表达形式、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有步骤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关键词:研读新课标 潜心会文本落实 语言文字运用 训练
一、研读新课标,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对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的听、说、读、写、思”各个项目都有清楚而明确的要求,而分年段的要求又把总体要求分解成有序而具体的教学要求。我们只有牢牢把握《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总体教学要求,紧紧把握各年级要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方向,有依据,有目的的训练。
二、潜心会文本,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切入点,有步骤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老师,应以第一读者的身份,静心凝神地对文本加以研读,用心阅读潜心领悟文字背后的含义,对教材正确地、多元化地、超越性地解读,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进而有步骤地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如《虎门硝烟》第二课时教学可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切入,引出“虎门硝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然后紧紧扣住“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这种‘壮举’?作者是怎么描写这种‘壮举’的?”这一主干问题,组织学生读书、感悟,品味、练笔,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既得意得言,又得法得能,教学因其主问题的设计而显得简洁有效;二年级的《小鹰学飞》应紧扣低段学习目标,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正确朗读课文上;《小草和大树》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功能,开课直指写作,组织学生探讨“怎样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探索;《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教学中,应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诗的意境。吃透教材,找准训练点,才能真正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1.重视预习检查,落实识字、写字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训练。
每学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读熟课文,自学字词,搜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工具书、选择正确义项、扩词,不仅对生字的音、形、意能够准确把握,识字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也得到有效训练。
2.重视阅读积累,在读中学习语言。
(1)紧扣重点词句,在阅读、倾听、表达、交流、分享中进行思维训练,学习语言。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体会词语和句子以及语气语调对意思表达的影响,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思维碰撞,能有效了解、体会、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学生通过品味语言,交流感受,情感激荡,不仅能有效积累语言,体会、学习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并试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运用,分享经验与成果,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可抓住“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中“融化”一词进行一系列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三个读音相同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的不同点和共同点。都有“化开”的意思,但化开条件不同,每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有所不同,写法也有所不同。类似的词语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积累,而且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素、词义和汉字知识的教学。
再如《黄河的主人》一课的教学可紧扣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联系。透过“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体会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再想象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场面的惊心动魄,而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却在急流中谈笑风生,抓住关键词“如履平地”“谈笑风生”引导学生体会艄公高超的驾船技术以及沉稳勇敢、从容不迫,进而被艄公的伟大与不平凡所震撼。这样,联系上下文,找准训练点,步步深入,使学生感知了词句的丰富内涵,体会了人物的可贵品质,同时也进行了思维训练。
(2)在研读重点语段中学习阅读方法,体会布局谋篇的精妙。
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精彩语段,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练点”,进行仿说,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布局谋篇的精妙。如《莫高窟》(苏教版第九册)第2、3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我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想象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体会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好处,再要求学生模仿这一写法,描述一个熟悉的场面。
又如《变色龙》(苏教版第九册)课文第9自然段抓住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按照“全身——头部——身躯”的顺序,刻画细致,形象鲜明。我设计的练笔,是让学生模仿第9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说说一个熟悉的动物的外形。学生这样说小兔:
“笼子里的那只小兔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丝杂色,远远望去,活像一团雪球在滚来滚去。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一对长耳朵,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动静,它那一双红宝石般的大眼睛透亮灵活看着我,它的嘴一动一动的,好像在说:‘你别欺负我,我可乖了!”
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特别可爱,它的尾巴很短,听妈妈说是被乌龟咬断的······
3. 读写结合,掌握表情达意的方法,体验创作乐趣。
(1)按课设练,一课一得。
学完《金华的双龙洞》我引导学生按游览先后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静态景物的特点;学完《三亚落日》我布置学生按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动态景物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语言文字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2)巧用文中空白,培养创造思维。
文章中的空白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以放飞思绪,使之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发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八次》这篇课文,课后有个习题:“请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学完课文后,不妨给学生一个做“王子”的时间,让学生写一写这份演讲辞。
这样的练笔,能将思维引向深入,透过随机生成的文字,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生在直面文本的过程中感悟的多元和立体,同时也升华了他们对课文主题的进一步领悟。
三、积累运用,在生活实践中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崔峦老师曾强调,语文教学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可见,语言文字训练的最终落脚点,不仅在积累语言,更在运用语言上。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结合教材特点设计各种训练的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实践中综合运用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学语文、用语文,打通积累与运用的管道,让读与写,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高。
1.
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好,教学中结合课文特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章是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方法。如学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我推荐学生读与春天和植树相关文章,学完《海伦凯勒》我鼓励学生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夹竹桃》我鼓励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作品,学完《二泉映月》我鼓励学生查阅阿炳的相关资料······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不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增加了语言储备,还内化了语言。
2.
如学完《北风和太阳》鼓励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组织开展“故事会”,学完《三打白骨精》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学完《神奇的克隆》围绕“到底该不该克隆人”组织辩论会,学完《三顾茅庐》我鼓励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并开展“走进三国城”班级读书会,学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增加了知识储备;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丰富了内心感受,在沟通、表达、交流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加强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搭建展示平台,体验乐趣。
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大赛,享受创作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运用文中所学的语言表达形式,练习运用课文优美词语,这样为学生打通了课内语言训练点与写作的管道,为学生设计的是一个个 “语言操练场”,不仅规范了语言表达方式,还现学现用。长期坚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读写结合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等,在教材的每篇课文里都有,有的课文里还有多处,关键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并教会学生懂得运用,才是真正的“得言”。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今后一段时期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探寻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方法将是一段时期内重要的话题,实践证明,强化教师的训练意识,精选语言训练点,巧妙设置训练的梯度,落实积累与运用,能有效助推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中心的教学,变“教课文”为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实现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崔峦
3.吴雯岚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班级读书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始终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