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 “十二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书
(2016-06-29 17:08: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
立项号 |
XQ2012-59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材料提供与指导策略的研究 |
|||
|
负责人 |
朱晓红 |
所在单位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铁路幼儿园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区域活动 设置 材料提供 指导策略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根据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创设了以“小火车游园体验”特色区域为主线,贯穿家乡主题区域活动。同时,兼顾七大功能区域的游戏体验,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了跟进的指导策略,细致观察了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反思,对教育行为、相关区域进行调整,由此促进区域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 |
|||||
|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园在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困惑和问题,如:区域设置如何更科学合理,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材料何时投放?投放何种材料?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如何摆放?怎样更有效地指导区域活动的开展?可否尝试混龄区域活动?怎样发挥区域活动最大的效益等。而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场地的最大价值。课题研究开始前,我园公共活动区域已初具规模,如:种植区、养殖区、科学发现区、绘本馆阅读区、音乐体验区等。但受场地和班额限制,个别公共区域的设置没有到位,班级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存在困难。立足实际,我园将活动区域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提出《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材料提供与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针对各年龄段活动区域创设中存在的困惑,寻找解决办法,为特色化办园路径拓展思路和平台。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教育学认为:幼儿的个性品质是在幼儿的活动中,在教师的教育帮助下,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和努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作为幼儿园的一条指导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对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它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
|||||
|
结题报告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模式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强调活动的重要性,提出“操作”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 区域活动的概念来自于美国High/Scope教育研究机构关键经验课程,该课程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儿童获得经验,“区域”成为开展系列活动的中介。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以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为突破点,探索组织区域活动时的指导策略,通过有效评价发展幼儿社会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将我园活动区域有效化、系统化,建立活动区域的系列指导体系,包括目标、组织实施、观察记录等。 2.研发不同活动区域的投放材料,材料体现教育价值,兼顾安全与童趣、美观与实用、新颖与操作的制作标准。 3.全园统筹、班级配合,形成横纵向相互链接的活动区域,尝试混龄活动。 4.促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活动区域,提高教师美工专业技能和活动区指导水平,使我园教科研工作再上新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措施 内容:本课题下设二级子课题三个 1.幼儿园公共活动区域的设制、材料提供与指导策略 2.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的设制与材料提供 3.各年龄段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与评价 方法措施: 1.采用调查法分析现状(幼儿园方面、教师方面、幼儿发展方面),寻找存在的问题及适合进行课题研究的方向。 2.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国内幼儿园本课题研究方向的相关资料,查阅各种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及实施的多种方法。 3.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初步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形成课题实施方案,制订各类课题研究记录表格。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1.初步实施阶段(2012.3~2012.9):广泛调研活动区域场地及教师设制活动区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准备区域活动专题讲座,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课题实施前测;子课题负责人确定小组成员进行各子课题的实施工作。 2.深入研究阶段(2012.9~2016.2):指导班级设制活动区域,做好各类研究记录;检测与小结前一阶段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分析与修订下一阶段的研究方案;开展中期研讨与论证工作;进行深入实施与研究工作。 3.总结阶段(2016.2~2016.6) 1.运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开展实施后测。 2.汇编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成果:论文、工作报告、玩教具、指导策略、观察记录、影像记录等。 3.整理汇编课题研究集锦。 4.举办成果展示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5.专家指导、论证,课题结题。 四、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与成效 工作报告——《充分发挥幼儿园公共区域与班级区域的活动功能》 论文——《幼儿园开展低结构活动时材料投放策略》 论文——《挖掘地方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的特色区域活动》 论文——《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技巧》 论文——《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指导要点》 论文——《浅谈幼儿园公共区域的创设与价值》 论文——《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园本教材—《区域活动优秀指导案例集锦》、《活动区域特色材料集锦》 (一)立足本土资源,创建特色化专题区域。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较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我们将秉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这一教育理念,真正将区域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幼儿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反思 |
|||||
|
参考文献 |
[1]石宏宇《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幼教博览,2008.12 [3]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