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数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思维素质的重要课程,因此应在数学活动中利用数学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
在乐中求知, 使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并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较大发展。
关键词:数学游戏,幼儿,促进,发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促使孩子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游戏是最能发挥幼儿主动性的活动,经过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数学游戏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以下就结合笔者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能力谈谈我的体会。
一、 准备丰富的数学游戏材料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应在游戏中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所以,在提供材料前,一定事先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然后根据幼儿的兴趣来投放材料。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在数学区对幼儿操作材料准备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准备了大量的实物,磁性材料、学具盒等直观材料,以及点卡、数字试题卡等抽象成份的材料。又如在学习单数、双数时为幼儿提供了“哭笑娃娃”“扑克牌”、“钓鱼”。学习数的分解为幼儿提供了“分解盒”以及有数字的小木块,在学习加减法时为幼儿提供了“数学宝”,使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列算式。支持、引发幼儿对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构建数学知识,建立对数学知识的概念,体验到数学的必要性和趣味性。
当然,同一种教育内容的材料的投放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有层次的,要充分体现幼儿之间的差异,这样让不同程度的幼儿都在操作中能获得发展。
二、 运用游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的兴趣带有浓厚的情景性和随意性。 枯燥的数学知识仅靠口头讲述不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而游戏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运用游戏进行数学活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枯燥为生动,从而激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玩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
如: 小班幼儿“ 认识大小” 活动设计, 以游戏贯穿始终。 活动中“ 小猫” 以极大的兴趣随“ 猫妈妈” 玩球, 按“ 猫妈妈”
发出的指令: “ 大球滚出来, 小球赶上来” , 滚出自己手中的球。在滚动中,
幼儿对大小的概念有了具体印象;接着小猫们又在妈妈的带领下去河边钓鱼,比较大鱼小鱼, 按要求晒鱼、 收鱼, 经过反复比较、 强化,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大小。
三、 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游戏幼儿寓乐于学
1、 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这是一种让幼儿通过操作实物材料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在小班阶段中,让幼儿们按图形标记分别为“图形宝宝们”找“家”。中班阶段时,请幼儿们按数字的大小,为相应数量的“形状宝宝”找“家”;以几何图形拼拆图片的方式进行分类、数数;将类似的“形状宝宝”进行比较、测量,从中正确认识各种形状的特征。幼儿们通常一边操作,一边认真地观察、辨别、数数。这一游戏教学方式,不但让幼儿逐渐形成了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的态度,而且激发了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在角色游戏中学习数学。
各种主题的角色游戏都可以掺和数学内容。如:在角色游戏“开商店”时,“顾客”和“营业员”进行买卖游戏时,幼儿对“营业员”及“顾客”之间的角色行为关系并不明确,因此,常出现“顾客”随意拿货,而“营业员”无所事事的现象。我就假扮顾客参与其中,顾客要买5块口香糖、4把牙刷、6条毛巾„„在这个简单有趣的游戏过程中,既锻炼了幼儿的数数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给物品分类的能力,并且使幼儿们从心底自发觉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 在音乐游戏中学习数学。
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音乐活动中。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我给幼儿们挂上漂亮的不同形状、颜色、数字的胸饰,在音乐声中边唱边跳,寻找与自己数量相等、颜色相同或形状相同的“好朋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的情绪显著高涨,游戏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明显加强。由此可见,只要教师有心,一些简单的教具也能为幼儿带来美好的游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4、 在体育游戏中学习数学。
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活动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学习完“单、双数”的知识,在身体锻炼的基础上,我请幼儿们玩“结冰”的游戏,“单数结冰”,就单数个数的幼儿抱在一起,“双数结冰”,就双数个数的幼儿抱在一起。
又如:《运货》游戏中,在幼儿跑、钻、取物的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们学习了数与物的等量关系。
5、 在玩沙活动中学习数学。
千篇一律地垒土、挖掘,势必会使幼儿慢慢对玩沙活动失去兴趣。于是我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了玩沙活动中。一节“造皇宫”的活动使幼儿们乐此不疲。我们放弃了平时所用的工具,直接用一双双小手拍、压、夹、垒起一座座各种形状的“皇宫”: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等。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幼儿对长短、大小、几何形体等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幼儿玩沙的兴趣。
四、正确指导和评价幼儿游戏
1、在游戏中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如: “ 你发现了什么 ” “ 这是为什么 ” “ 你是怎么做的 ” 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说出自己的见解, 并及时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困难的,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 增强主动性。
2、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分析,作出必要的鼓励性评价, 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进一步投入到活动中去。
3、让幼儿自我评价
对幼儿参与数学游戏的评价,着重让幼儿相互交流游戏,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对游戏活动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作小结,表扬肯定积极的行为,每次游戏后,让幼儿谈谈游戏中,哪些幼儿做的好,为什么?哪些做的欠佳,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幼儿以后在游戏中,学习认识好行为,从而使自身的行为得到发展。另外,我们还注意让幼儿侃谈游戏的发现,把自己在游戏中发现告诉大家,并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对于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从而使幼儿游戏不断深入提高。
总之,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功能,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和幼儿探索的引导者,使幼儿能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自己操作、
探索、 发现、交流,取得了了1加1大于2的效果,从中不仅形成正确的数概念,还能充分发展主体性。
“你给他一个世界,他立刻可以创造出无数世界来还给你”,良好的数学游戏促进了幼儿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放飞了幼儿的心灵,让他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