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最优化原则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空间 |
有效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最优化原则
———有效教学设计原则之五
http://s16/mw690/006dyqsuzy6YhLdKSQv4f&690
最优化原则是着眼整个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的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有效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依据教材传媒和教学物质条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复杂系统。从静态的构成性要素分析,有效教学设计包括:(1)环境要素——物理环境教学设设施、设备和心理环境“教学氛围”;(2)人员要素——教师和学生;(3)信息要素——课程和教材。从动态的过程性要素分析,有效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及评价。教师要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无论构成性要素还是过程性要素,都应贯彻整体优化的原则。
贯彻“最优化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物理环境营造的主要是“自然氛围”,而由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组成的“精神氛围”是教学氛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教师品德高尚、精于学业、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无疑是教学精神氛围建设的核心。此外,还要在教师优良教风的带动下,培养学生树立尊敬教师、勤奋学习、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独立思考、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融洽和谐、精神振奋、生机勃勃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
2、以优化教学目标为核心优化有效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规定着具体教学过程的方向和任务,是统摄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实际状况,确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身心素质、认知、情感、意志、知识和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意识和观念,行诸文字的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重点,有鲜明的针对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优化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是中性的,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能否完成教学任务,产生预期的效果,全在于运用。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任何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功能及特定的运用范围,不存在对一切学科、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皆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根据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千差万别及教学过程的千变万化灵活地选择和调配教学方法,使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组合运用中发挥综合的整体的效能。
教学组织形式也要贯彻优化结合的原则。对于我们来说,目前最现实的是发现班级授课制的“现实意义”,努力把班级群体建设成为民主自治式的班级集体,在学生个性异质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教学”,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中有利于“集体学习”的功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信息交流(教师→学生),努力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教师↔学生)和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学生)。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内外的个别辅导、答疑解惑无疑是因材施教,是对班级授课制固有缺陷的弥补,我们应该继承坚持。最优化是相对于具体的教师和学生而言的最优,没有符合所有教师与学生的最优。